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从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内部审计作为企事业单位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理应发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迫切需要其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而内部审计正是保证这些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制约机制。目前,中央正加速推进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改革。建立一支独立、高效的内部审计队伍对于促进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遵守国家财经法纪、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差错、舞弊或内部审计人员的失察、失职,从而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审计方法和程序的选用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工作的管理等主观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等方法加以控制的,这就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是内部审计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多个独立法人资格、不同行业和多级投资形成的企业集团群体。一般而言,内部审计风险与单位的级别存在一定关系,上级公司因为是国家审计的重点,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尚属良好,而单位级次越低,其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与执行力度就比较差,出现审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根据其所隶属企业领导的层次不同,一般分为董事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总经理和财务副总经理四种领导体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由董事会管理的比例并不高,有些国有企业甚至没有专设的内部审计机构,反映出国有企业集团领导管理层存在理念落后、意识淡薄的现象。而且,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考核也缺乏标准,容易将审计部门视为普通业务部门,实行同等的绩效考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内部审计结论也就很难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国有企业多数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出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有些企业的内审机构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人员配备也是临时从各部门抽调,甚至没有年度审计计划,只是被动地开展审计工作,专业的审计人才也很少。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积累、专业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难以完全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就会造成审计结论偏离实际的情况。而国有企业职业与收入的稳定性,也容易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安于现状,从而缺乏学习动力和进取精神。
(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内容从财务审计拓展到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内控制度评审等。目前,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还是以检查经济问题、查错纠弊为主。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不明确,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把工作重点放在低层次的监督检查上,而不能将组织的整体情况、管理决策和重大风险纳入审计范围,也就不能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内部审计机构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
(五)审计风险责任监管与追究缺乏标准
我国当前的内部审计法规并没有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一般只有当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隐瞒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或者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玩忽职守,泄露国家秘密和审计单位秘密,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时,由其所在部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并不直接与审计风险挂钩。内部审计报告的使用一般为企业内部管理层,即使真正发现了问题,往往最后也是不了了之,造成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漠。
三、防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提升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条将内部审计的目标界定为“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把查处问题与促进国企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国有企业内审机构应该以高层次、精细化的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发展,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建议层次和质量。对于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帮助企业改善和加强管理,真正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完善内审机构设置,确保内审工作独立性
独立、高效的内部审计不仅能帮助管理层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风险管理和控制,还能够总结和发掘出更加有效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式和途径,起到自我促进和完善的建设性作用。因此,国有企业法人应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或独立的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受董事会直接领导,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确保与被审单位无利益冲突。此外,内部审计机构的内部还应根据企业业务的实际情况和监控要求设置财务、工程、内控、合同等审计小组,以分清责任,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三)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
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专业过硬,具备充分的审计经验。其次,内审人员不仅要有相关财务知识和法律知识,还要懂得工程、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再次,内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能坚持原则,不为利益所诱惑,敢于提出问题、剖析问题,不搞打击报复。国有企业集团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组织定期培训,更新知识;要为内审人员创造了解集团内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条件,使内审人员不再局限于对财务资料的了解,而能够从全局出发提出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远程审计,及时发现问题,从原来的事后审计为主,变为事前、事中控制及全过程的监督,既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又可以降低人为错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
审计程序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最关键是要按审计程序执行,把审计风险降至最低。在审计证据收集和评价中要严格把关,获得的审计证据应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适当借鉴社会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其控制环境并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入手,对评估出的风险进行分类和分级,对风险系数高且发生频率高的事项进行全面审计;对风险系数一般且发生频率中等的事项进行重点审计;对风险系数低且发生频率也较低的事项实施抽样审计。把有限的审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五)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如果质量得不到保证,审计结果就不被信任和采用,整改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首先,国有企业集团内审机构应根据国家内部审计准则及相关国际内部审计标准,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内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促使内审人员按照专业标准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差错。其次,建立具有内部审计成效的评价机制,如采用平衡计分卡模型对内部审计的绩效成果进行考评,并与奖惩制度相挂钩。最后,要转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理念,树立内部审计的服务意识,注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
(作者单位为苏州市吴中国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7337.html上一篇:浅谈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作用
下一篇:论规范审计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