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介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严重受到了改制浪潮的冲击,对国有企业审计体系的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审计水平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充实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内容,加强改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环境,促进国有企业改制,使其健康快速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审计体系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审计是由专职机构或有专业技能人员接受特定组织的委托或授权,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按照程序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被审单位的国有资产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查、核实,保证国有资产不受到损害,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做出评价、鉴定并出具报告的活动。首先,它可以借审计手段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进行维护,阻止或消除经济腐败现象,从心理上对做错事的人员起到强烈的威慑作用,有利于发展廉政建设,遏制经济犯罪行为,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加速国有企业内部的高速运作和良性循环。其次,它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加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意识,通过经营审计,加强国有企业的自身价值,控制成本支出费用,减少浪费,对内部风险评估进行充分地识别,有效地完成预期目标。
二、国有企业审计体系的审计要求
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构建良好的审计机构及管理模式,保证对企业内部多方面的活动进行审计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审计体系责无旁贷。第一,审计体系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有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独立地行使监督的权力,不受干扰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经济风险及人员行为都有着一定范围的控制。第二,审计体系的构建,不但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监督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绩效,得出客观公正的政绩评价,对管理层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各项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明确各个管理层的经济责任,强化中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任免人事部门紧密配合,对离职中层干部的经济情况进行客观地审计,保证企业的整体内部管理最优化。第三,审计体系的构建确保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及完整性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常规性的内部审计,定期或不时抽查国有企业资产的增减情况、财产的完整程度、及财产的结存状况。做到国有企业资产“账账相符”、“账表一致”、“账实对应”的局面,早发现早处理,严堵漏网之鱼,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经营风险。
三、我国国有企业审计体系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审核管理机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多,高风险,多元化的领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也使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审计工作所做出的决定,因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封闭式运作,往往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到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人手不够,加上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审慎能力及其他能力匮乏,使得内部审计素质与审计质量要求不相匹配;在国有企业的审计体系三大元素:国家、内部与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但当前的审计操作中,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作用在不断强化,而国家审计这一主导地位的审计功能却在日益下降,覆盖面较窄,造成内容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不平衡。
四、构建国有企业审计体系的措施分析
国有企业审计体系的构建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完整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向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各项管理及风险管理的信息,增强企业的管理透明度,扩大企业的社会效应,寻求外部环境对企业的有力支持。
1.内部审计体系的原则
在国有企业内部,企业治理及控制为管理制度的重点,内部审计体系以此为导向,完善及有效地实现“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经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宗旨,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坚持内部审计与微观环境相契合的原则,融合内部审计领导、内部审计报告途径、内部审计机构设立等方面,凭借新方法和新审计工具,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得到优化。(2)坚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原则。内部审计机构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如果内部审计人员有参与到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决策职能,就要执行回避政策,不参与相关的审计工作,以便内部审计人员更好地行使监督经营管理职能,对企业的评估合法、公允、客观。(3)坚持将企业效益增值为内部审计目标的原则。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就是致力于为企业创造社会价值,提供改善治理程序措施,积极采用咨询服务方式,以价值导向呈现服务成果,帮助增加企业价值,提供安全性保障,为管理层提供行之有效地咨询建议。(4)坚持内部审计体系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企业内部审计内容,科学利用企业资源,减少重复审计环节,借助国家审计的权威效应,提高自身的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国家审计法律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在现代审计组织的制度体系,包括了内部审计制度和外部审计制度。我国相继出炉了《财务收支审计制度》、《预算决算审计制度》等多项法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由企业内部经营者控制,审计主管人员对内部审计制度的控制权要独立,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与企业内部经营者直接对接,保证企业的财务活动及管理活动在真实、公允的状态下运作,审计的改善建议得到充分地实施。审计人员对于发现的问题没有如实反映或刻意隐瞒,就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也要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以国家审计组织为主,建立与外界审计制度相配备的内部审计制度,与国家审计部门接轨,配合其他政府部门,如:纪检、司法、监察部门等,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财务核算,充分挖掘其审计成果,协调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关系,保证国家审计机关的政策制度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中得到实施,从整体的企业财务进行控制,利用外部的先进有效地审计技术和审计人员,多方位地审计企业经济效益的实效性和欠缺点,为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体系提供更好更准确的改善依据,通过审计发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优劣,核实分析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问题所在,找出增收节支的良策,开拓出企业经济效益的潜力途径,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3.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胜任能力
(1)审计部门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风险评估资料,都有赖于审计人员专业的知识作为铺垫,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的高低与审计风险的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审计质量的提高、降低审计风险都将无从谈起。因此,努力打造一支严谨、廉洁、高效的专业审计队伍是大势所趋。例如,对一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管理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根据AO查询分析,查明异常情况,原因是企业将业务招待费分解到公务费、差旅费或其他等明细科目中,来逃避税务检查,同时,发现该企业错将不属于当期收入的49万元计入,一个账面盈利5万元的企业,经审计核实,实际上亏损了89万元;审计机构处理后,提交改进建议,有效控制费用的合理支出,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的管理起到了监督促进作用。
(2)国有企业要加大力度,开展业务知识、现代科技及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坚决按国家法律规范执行审计工作,运用先进的工具及新型的方法,用信息传输数字化、普及化,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管理,不断技术革新,借助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企业的审计情况进行审计处理和处罚,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审计机构人员与企业主要管理层和风险负责人保持密切地联系,相互沟通和探讨,协助他们对下一年度的经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在2008年国资委对国有企业信息化评级调查中,A级企业有17家,不达标的D、E级企业有18家;在2011年社会调查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调查表显示,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风险评估程序的单位甚少,各企业使用的财务、业务软件均不相同,采集的信息系统数据可能会存在瑕疵或缺陷,影响审计机构的评估结果,所以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提高技术含金量,以人为本,将企业审计走上新台阶。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审计体系的建立,关系到企业高效管控效益,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优良的服务,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环境也是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和运用的效率因素,影响着其他经营主体的工作质量,最终达到企业增值的目的,实现国有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7732.html下一篇:预防审计主体腐败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