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一、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随个人的主观意志转移。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做出职业判断,如果判断失误则被要求承担责任。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第一,在选择客户时,除老客户之外,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并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影响了审计人员能否得出客观真实的审计结论,这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源头。第二,在审计准备阶段,如果未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了解便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会出现计划不全面的问题,进而产生审计风险。第三,在审计执行阶段,审计证据是支持审计意见的基础,如果所依据的审计证据是错误、失真的,则会导致审计人员依据错误、失真的证据做出错误判断,得出片面、不可靠的审计结论,这也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在选择审计方法和抽取样本时可能存在误差,由于方法选取的差异和抽取样本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审计风险。第四,在审计报告阶段,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准确判断项目性质或者在出具报告时用词不当,可能会造成信息使用者的误解,产生审计风险。
具体来说,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首先,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会计信息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人为伪造或者无意识的疏忽所导致的风险。固有风险存在于审计过程之外,是客观存在的。第二,控制风险是指交易信息发生错报或漏报却未能被内部控制防范、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主要是被审计单位尚未健全内控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尚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风险。第三,检查风险是指交易账户发生重大错报或漏报但未被实质性检查发现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主要因审计主体人员素质水平局限性所形成的风险。
二、民间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审计活动涉及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环境等要素,无论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亦或是检查风险,都与这三种要素密不可分。审计主体能力和素质有限性、审计客体的复杂多变性、审计环境的多样性等是民间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
(一)审计主体能力和素质有限性
审计工作的开展有赖于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但我国民间审计人员的专业经验不足,技术水准不高,使其职业判断有待提高,较低层面上的职业判断能力导致审计人员不能全面把握企业风险,审计工作质量不能有效地得到保证。审计活动要求独立、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但在实际操作中,在利益驱动的条件下,审计人员为追逐经济利益,采取私下交易、讨好客户等方法,使得从业人员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现阶段,我国审计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当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时,我国的审计人员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这也使其面临更高的风险。民间审计机构在成本收益前提下,为追求更多的利益,审计人员通过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程序等手段减少审计成本,增加利润,在此过程中隐藏着审计风险。此外,审计人员由于不了解被审单位的生产特点、产品特性、经营环境等容易产生审计意见错误,发生审计风险。
(二)审计客体的复杂多变性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审计的主要对象。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市场竞争激烈,交易对象日趋复杂,业务活动多变,会计核算中可能出现工作人员的疏忽造成的信息记录不准确,在审计中由于是抽样检查,所以容易造成审计结论与实际不一致。另外,被审计单位为达到某种美化业绩的不良目的,在会计资料中弄虚作假,提供虚假的会计凭证,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使得审计人员无法逐一排查造成审计风险的发生。此外,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工具得到广泛的应用,造成企业经营业务复杂化和多样化,加上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这些都提高了财务核算的难度,在会计核算不完善的企业,容易造成账目混乱,这也为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三)审计环境的多样性
审计环境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行业性质等以及会计法律、社会公众等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环境。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力,加上外部面临的压力,容易导致管理层舞弊的现象发生,审计人员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发现舞弊行为,甚至无法根据审计证据提供恰当的审计报告,此时则面临着很大的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人员变动频繁,资金流量大,则会削弱内部控制能力,增加错误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如果被审计单位属于高风险行业,其经营失败的可能性高,审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如果审计人员为素质不高的客户或者较低管理水平的单位提供服务时,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将会增加。随着社会公众对审计意见的依赖性越来越多,审计报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审计的实际成果与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存在的差距也会导致审计风险大大提高。此外,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导致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给审计带来巨大风险。 三、民间审计风险的防范
民间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承接、计划、准备、执行、报告的全过程,并且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但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防范和化解不必要的风险:
(一)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民间审计人员素质高低关系着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主动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强化其风险意识,谨慎地处理审计工作,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意见,最大限度的避免审计风险。此外,审计人员应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做好审计前的计划准备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做到程序依法合规、方法恰当,审计全面,避免违法违规的发生。
(二)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完善审计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强化审计队伍的责任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使命感,有助于审计工作权责明晰,责任到人,保证审计人员尽职尽责,客观的开展工作,尽可能的降低审计风险。
(三)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完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完整、真实,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强化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加大会计弄虚作假的惩罚力度,确保会计工作真实的反映经济活动,为审计工作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四)健全审计法规制度
民间审计工作范围广、涉及的利害关系复杂。健全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制度有利于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标准,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健全的审计法规加大了审计司法力度,能够有效打击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也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强化法律精神,提高风险意识,做到有法可依,避免审计风险的出现。
(五)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
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有助于避免在审计过程中产生审计风险。在受托阶段,审计人员要了解委托人目的,受托内容,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明确双方职责范围。在准备阶段,选派合适的人员组成审计组,制定好审计的内容、方法、目标、任务等审计计划。在实施阶段,收集证据要通过严格论证,确保真实有效。在报告阶段,做到审计文字简练、措辞恰当、事实清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7932.html下一篇:浅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