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内部审计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企业各种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不可或缺的制衡机制,一方面监督企业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监督企业内部控制逐步完善,因此,内部审计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内容和作用
(一)主要职能
随着企业体制的转变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维护产权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1.动态监督职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由过去的任务被动、监督滞后逐步转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从而使内部审计表现得更加活跃,具有动态性的主动参与意识。其表现为:在审计的重点上,将突出对经营管理状态的动态监督;在审计的内容上,以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为主;在审计的方法上,审计与调研相结合,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并加强综合审计;在审计的手段上,逐步向现代审计手段过度。
2.管理控制职能。管理控制职能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固有功能,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它不是外部授权产生的,而是企业加强管理的自我要求。管理控制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内部审计在评价企业计划、预决算方案、投资可行性方面,在评价生产组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方面,在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它的管理控制职能也将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并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决策服务职能。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它更高的地位,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也逐步转移到为领导决策服务上来。在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内部审计逐步给企业决策层提供越来越多的决策参考资料。
(二)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财务活动为对象的内部财务审计和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两大类。但在具体实施审计时,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交叉、渗透的。内部审计人员正是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联系审计来促进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目的
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包括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两部分。直接目的体现的是不同审计信息使用者直接的需求动机;终极目的则是撇开具体的审计信息使用者,从社会经济权责机构的整体考察而形成的人们对审计需求的动机。审计的直接目的是降低信息风险,终极目的是维护经济秩序。
二、目前内部审计的现状
近年来,我局的内部审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内部审计体系,对完善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实现企业化管理做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应看到,内部审计在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监督尚未成为大多数单位的内在需要
一些单位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内部审计人员,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因而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领导对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缺乏全面认识,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从整体上看,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内在需要。
(二)内审组织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独立性差
由于内审机构是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是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很难保证内审的独立性,弱化了客观公正的原则,甚至由于没有较为完善的授权分权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内审工作还在某些环节、某些单位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还因为“家丑不可外扬”或为了逃避外部监督等原因,内审机构容易出现“胳膊往内拐”。监督制度形同虚设。
(三)内部审计手段尚需要完善
目前内部审计大多是对单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查证上,目的是为了纠错防弊,保证国有资产、资金的安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但它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手段,缺乏法律上规定的审计权限和强制手段,一定程序上制约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对策
随着我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地勘单位必将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层次越来越多,自主权也会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前瞻性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
(一)完善内审管理体制,增强内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其审计结果将大打折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应明确隶属关系,改变目前内审结构领导体制不清的管理体制,将内部审计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之下,将专业内部审计人员充实到内审结构,保持企业模式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增强内审的权威性,改变目前存在的内部审计软弱无力的局面,这是解决内审工作现状的根本措施。 (二)提高审计实效性
内审工作要在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的前提下,更加关注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评价,由于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辐射面逐步拓展,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企业所属实体按既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同时,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加强识别风险并寻求规避风险的途径;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工作内容上,要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在理顺资金运行管理体制上,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总体素质,提升审计质量
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是否真正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规程和执行标准作为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随着市场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产权关系日趋复杂,经济领域作弊方法更加隐蔽,加上内部审计信息不对称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审计人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在这种形式下,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审计环境,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出色的沟通技巧。今后在内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方面应当把审计人才的合理配备和素质提高作为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必要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及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和内容应大幅度增加。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更要进行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固定资产以及内部控制等多方面的审计,使内审工作渗透到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各方面的有用信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通过开展经营管理审计,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杜绝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明确和监督各部门领导人的责、权、利,可以更好地防止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通过开展固定资产审计,可促进企业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更合理地利用和节约投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在内部控制的严密制约下进行。只有抓住审计重点,有的防矢,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实现,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的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等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7983.html上一篇:水利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下一篇: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