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摘 要:随着电力企业的飞速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由于电力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及内部环境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通过分析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对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逐年加深,各项投入保障力度逐渐加大,审计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改进,人员培训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内部审计体制继续深化完善,各项审计工作日益规范。但是由于惯性思维框架的束缚和工作人员的主客观能动性与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做法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1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1.1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思想观念依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大多是差错防弊型审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大都集中在财务领域的表面层次;审计方法也采用传统方法,基本上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查,局限于“就帐查帐”,审计效率低;在审计内容及范围上对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不重视;审计手段还主要停留在手工收集资料,审计效率低。近年来,伴随着ERP系统在电力企业的推广应用,财务管控、物资管控等相应的管控系统相应配套使用,但是由于这批系统数据平台不统一,数据标准不统一,使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仍然不能有效实施。
1.2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电力企业设置的审计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单位利益的限制,面临着单位领导层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利益,难以客观公正、公允独立地开展评价工作。这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发表的审计意见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服从企业大局,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客观性,无法为外部所认同,减弱了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3 固定资产审计类型单一,覆盖不全面。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的主要类型有工程造价审计、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工程管理审计、其他专项审计。
其中工程造价审计和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开展的较为普遍,工程管理审计仅在部分电力企业得到开展。以某电力企业2010年对其资产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为例:工程规划审计程序违规、工程合同管理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违规、废旧物资处理不规范等合法合规性方面存在问题,占据了所发现问题的61%;工程造价过高、超概算等问题占24%。
其他问题占1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审计中,对于工程建设阶段的关注度较高,对资产运行阶段的关注度不够;对资产管理合法合规性问题揭示较多,对资产管理机制、运营效益等方面所存在的深层次、系统性问题揭示较少;对风险的揭示集中在财务风险方面,缺乏对资产管理风险的全面揭示,反映出当前审计工作还没有突破“查错纠弊”的局限,未能向更高层次的管理型、绩效型、风险型审计拓展。
1.4 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结构需进一步加强,审计集约化管理亟待构建。
审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与电力企业发展有很大差距。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审计人才稀缺。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偏少、专业结构单一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在思维上审计还停留在“查错纠弊”的职能上,部分企业在审计人员的配置上着重于懂财务知识的人才,而掌握管理学、计算机、法律、工程学等方面知识的费财经类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近几年来,整个电力行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各种专业培训、以审代培等不断开展,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既懂审计又精通计算机、工程管理、管理学等的复合型人才依然稀缺。
2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2.1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监督。
审计既是一种专业和技术性都很强的职业,也是一种高层次、综合型的经济监督。对大多数审计项目来说,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价、预防等,大都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研判。
对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有限的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一方面,采取送出去深造,专题办班授课、强化网络培训、深入基层互动交流等方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审计项目机会,做到以审代培、以审促培、审教结合,努力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各项技能,使审计人员能利用电力企业现有的信息平台,采用各种网路手段、审计技术防范和抵御各类风险。同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指导,将风险管理能力和复合技能作为考核评价内容,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审计工作质量逐步提高。
2.2 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
提高审计质量,不仅要建立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和规定,还必须建立相关的工作监督制度,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制度》、《月度审计工作例会制度》、《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以及向审计委员会、职代会定期报告机制等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程序。此外,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对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是提升审计质量的有效工具。建立审计质量内部自我评价体系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式,首先对内部审计机构质量、审计项目质量、被审计单位和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及利用外部专家服务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而且,对需要评价的各个项目分别以百分制评分,按照制定的评估标准确定每一项目具体内容所得分数,汇总得出每个项目的分数,按照重要性原则,分别赋予每个项目权重,用各项目所得分值分别乘以该项目所赋予的权重,即可得到质量考核应得分数,最后根据考核标准认定审计质量的高低。
2.3 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审计。
随着资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在电力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开展。内部审计部门应逐步探索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审计,将审计范围向前延伸至规划设计阶段,促进企业提前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成本费用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向后延伸至运行维护、报废阶段,协助电力企业对资产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实行科学控制,确保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最优化。
2.4 整合审计资源、深入开展审计集约化工作。
审计集约化内涵是指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项目为纽带,以业务领导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已审计垂直化管理为目标,实现省市县三级在项目安排、人员布局、时间进度、处理口径、信息披露、经费保障在内的审计一盘棋概念,把省市县三级审计部门的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整合起来。其目标是充分挖掘审计人员的潜能,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审计信息资源的联网对接、技术手段资源的优势互补、环境资源的统筹规划等有效整合资源的各种形式的综合运用,使审计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协调一切有利因素,推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全面转型,为企业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此外,应有效利用社会审计资源,积极引进外部审计机制,弥补内审自身的缺陷,这不仅能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还能促进内部审计活动的有效增值,提高工作效率,扩展审计领域。
2.5 做好审计项目沟通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内部审计沟通工作很重要,要做好有效沟通,内审人员除了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应善于与被审计单位和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对沟通中的重要事项要形成书面记录,同时沟通记录经对方签字认可才能形成审计证据,记录于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在沟通结束前要提醒对方,这是因为一方面进行必要的补充可以防止疏漏,另一方面充分的沟通有助于加深双方对某一事项的理解和认同。沟通结束时,除感谢对方的真诚合作外,还要向其说明下一步可能会进行的工作,给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此外,在整个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识别被访谈者接受和抗拒的非语言讯号,适应场面气氛调节谈话内容。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全面地了解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及时分析和研究导致这些风险的因素,才能不断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各种内外部风险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经济效益和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夏李君,文素华。关于电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探讨[J]电力技术经济,2005,(4)。
[2]康荟。工程项目费用控制与财务审计[J].现代商业,2008,(21)。
[3]楼秀君。电力工程审计要点和重点[J].农村电气化,2009,(8)。
[4]余玉苗。20世纪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述评[J]·经济评论,2000,(6)。
[5]张金霞。试论集团企业内部审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6]李晓丽。浅议建设项目的造价审计[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5)。
[7]罗道宏。电力企业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的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J]·贵州水力发电,2005,(1)。
[8]刘中伟。工程造价审计的几点做法[J].中州审计,2004,(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8053.html上一篇: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及案例分析
下一篇: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