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第1篇:我国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研究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基础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化发展不仅不符合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价值观,而且还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因此,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对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作为研究对象,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罗湖区基础教育研究发展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深入。该研究对于促进罗湖区乃至我国其他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的框架结构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基础教育及其均衡化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学习和总结,为本研究指明方向;第二部分,对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进行阐述,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调查分析罗湖区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第四部分,分析罗湖区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本人认为,可以采取用教育公平的理念引导基础教育改革、建立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建设能够合理流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推行标准化学校建设缩小办学差距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
本文的创新点有两点:第一,本文的研究范围更加具体,将研究对象具体到区域内;第二,本文建立了衡量基础教育相对不均衡化的指标来对区域内基础教育不均衡化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本人掌握的理论知识还不够系统,调查分析时也不够细致全面,所分析的问题以及原因不够深刻,所提出的对策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还请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
从政治学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教育不平等源于阶级不平等,阶级不平等导致了教育特权的产生,教育特权是教育不平等的根源。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有学者认为教育公平应是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和机会分布公平。从文化学角度,认为应该从物质、制度和心理意识三个层面对教育公平重新进行解读。从教育法学角度,有学者认为教育公平应体现为受教育基本权利的平等和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
人生而平等,教育公平是构成一切社会平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教育公平,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就无法实现。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内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公平和教育外部(投入、资源配置、政策等)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应该以为社会处境最不利的人群提供更好的教育政策倾斜为目标。教育公平不仅要解决受教育阶段内人与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更要解决在受教育阶段之外的终其一生的教育不平等问题。
由于科技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凸显,教育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放眼世界,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清醒认识到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因而不断增加投入,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并取得较大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好坏对国民的整体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建国之前,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基础教育难以普及,这也是导致我国国民素质长期低下的根本原因。建国后,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我国政府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社会群体之间严重不均衡,从而导致了基础教育在数量、质量上的失衡或者不公。基础教育资源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学生、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问题,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就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韩国针对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推出的“教育平准化”政策、日本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所制定的“学校教育均衡”发展路线、英国通过优质学校接管薄弱学校、实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等。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在2010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由此可见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可否认,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教师队伍的教学层次存在不均衡化的现象。由于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差,因此必须要通过制定各种措施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使先进地区或学校的教师带动落后地区或落后学校的教师,从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
推行标准化学校建设能够对教育均衡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深圳罗湖区近些年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就,本人认为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工作:
推行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中小学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不同的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差距过大,势必影响将来学生的发展。推行标准化建设,就是地方政府按照当地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硬件和软件等方面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建设,使区域内的中小学在办学条件上基本实现均衡发展,这样就会大大减轻“择校”现象和就近入学难得情况。当然,推行标准化建设并不是像企业生产产品一样,把所有的学校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而是在保持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尽量的减少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差距过大的情况,从而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王经利 来源:读写算 2013年45期
第2篇:包豪斯设计基础教育研究
包豪斯一直被称之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教学理念是设计教育的基础,依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以基础教育研究的眼光剖析包豪斯,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希望可以对我国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带来新启示。
1 包豪斯基础教学的定义
包豪斯对现代的设计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对设计教学的基础进行奠定。其中创造性极强的当属基础课程设置,经过多年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主要是以点、线、面结构的色彩、构成研究等进行分析,对立体空间、运动、造型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材质的组合构成,进行探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从科学角度出发,从而拓展学习知识认知,对哲学、艺术、美学等人文学科进行学习,并开设了心理学、艺术史、设计理论、美学、哲学等相关的课程。
2 包豪斯设计基础的教育价值
基础课程是到专业的过渡,在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伊顿所著的书中,对基础课程的开设价值,做出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在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可对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挖掘。从如今看包豪斯基础应用于设计课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2.1 教学观理性、实用
在教学中,对色彩、图形、材料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将传统教学中的主观意识改善,在科学基础上实施教学。
色彩、造型的教学,在包豪斯教学体系之前,传统教学中也有体现,可与现代设计教学中的感性意识不同。在包豪斯的基础教育中,主要是以理性、现代性、科学性为核心。在艺术领域里,包豪斯采用了较为严谨的思考,艺术中,难以量化的美学,也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判断标准。
2.2 课程有针对性,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衔接
包豪斯教育中,最为成熟的内容为:实践工作、理论学习、基础教育。每个内容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在设计教育中,都是最为先进的艺术教育思维。基础课程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能够先对专业领域中的技术、材料有初步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将这些灵活的运用起来。在包豪斯基础教育中提出,学生不能以单独的眼光看待设计作品,而是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其与个人和社会相互联系起来。看似生涩难懂的色彩课程,通过这样简单、针对性强的训练之后,可以让学生有一种独特的敏感,开发学生的潜能,将其发挥到极致。有了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才能将包豪斯和艺术、社会、技术之间,实现完美的结合。
2.3 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艺术、技术的结合,是包豪斯教学体系中,一项终极发展目标。一开始就对设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设计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运用技术,而这些知识和技术,在时代的变化中,也会不断地更新。在德绍时期,包豪斯教育体系里就已经开设了心理学、物理学、市场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最大化的学以致用,应用于实践中。综合素质的培养,才是教学真正的目标所在。
3 包豪斯对我国设计教学的影响
3.1 确立培养目标
在我国教学中,应该要首先确立培养目标,在设计基础教育中,应该要强调岗位的应用性、针对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对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来制定教学目标。在现代课程中讲到,现代课程的制约,在于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因此,在培养目标进行确立之时,应当要将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现代社会经验统一,作为主要目的。结合具体要求,发挥出在教育体系中最大的作用。高校学生在生活经验上较为匮乏,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 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包豪斯教育中提到,学生应该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进步,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培养人才之时,就应当要注意专业内容的特殊性,采取开放式态度,改变传统教学的评价观念,避免抑制学生的成长。包豪斯中,除了基本的教学考核之外,也采用设计行业的要求,来实施考核,让学生在工厂中实施实践学习,必须要达到设计行业的相关标准,才能满足评价所需。高校应当要采用灵活、开放式的考评机制,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从而实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作者:张思凯 来源:艺术科技 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