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摘 要:
关键词: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当一节课快结束时,教师运用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课堂结尾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一、画个“冒号”,启发学生练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说话水平惟有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达到。尽管说话训练不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说话训练意识,对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课尾画个冒号就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在课文读讲进行尾声时,我设计了“森林爷爷”这个角色,提出了“故事发生地整个过程都被森林爷爷看在眼里,如果你就是森林爷爷,你想对狐狸和乌鸦说些什么呢?”这个看似简单却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角色评议,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他们说的欲望。小组讨论中,有学生说:“我想对乌鸦说:乌鸦啊乌鸦,你太笨了,狐狸之所以说好话赞美你,那是想吃你嘴里的肉呀!”“我想对狐狸说:狐狸呀,你真是太狡猾了,连可怜的乌鸦你也骗。”“我想对狐狸说:你真是聪明,能用智慧获取你的食物。”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画个“叹号”,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与作者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不难想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在课堂结尾教师要将课堂内容深化、升华出去,要能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其产生共鸣。不但“知之深”,而且“爱之切”,或“恨之入骨”,或“手舞足蹈”地兴奋不已。
如今,注重“情感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课尾画上一个“叹号”,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壮志豪情,总能掀起一情感的高潮,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给人一种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感受。教学《赶海》一课时,同学们被赶海的趣闻吸引了,最后在《赶海的小姑娘》这支动听的歌曲中结束了这一课。课后,孩子们仍久久沉醉在优美的课文和欢快的音乐之中,那优美的歌曲在孩子们口中不停地传唱。在教学《梦圆飞天》一课结尾时,我用精心组织的语言概括了课文内容,最后满怀豪情地朗诵了最后一段话“浩瀚的太空从此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再次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激情,同学们个个激动不已,热血沸腾。
三、画个“问号”,引导学生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重视鼓励学生质疑,注重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会产生一些疑问,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释疑。随着学生读文理解的深入,可能还会产生新的、更深层次的疑问,这是符合人们读书认知的客观规律的。一节后课的结束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得不到满足。因此,在教学结尾处老师要善于画个“问号”,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学生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课尾,我说:“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一个一个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想知道火星上是冷还是热?”有的说:“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登上火星?”有的说:“火星上有外星人居住吗?”还有的说:“我从课外书上看到火星有可能是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为什么呢?” 学生的这些疑问都是课本上没有的,他们的求知欲望多么强烈啊!愈强烈不愈表现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吗?能激起孩子们对未知领域如此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体现呀!我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这一连串的问号真是好极了,你们是真正的爱学习的小主人!课余,到咱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去查一查、找一找,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同学们,与‘问号’交朋友,其乐无穷啊!”把学生的“问号”作为拓展学生阅读的连接点,“问号”的作用真是功不可没!
四、画个“省略号”,带领学生迁移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有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一堂有品位的好课,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把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结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到延伸、扩张、充实,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这样课内指导课外,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在一起。给课尾画个“省略号”,就是这个意思。《碧螺春》一文介绍了我国的名茶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以及品尝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教学时,课尾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同学们,作者喜爱碧螺春,认真地观察了它的采摘、制作过程,并亲口品尝了它的味道,才写出了如此美妙的文章。其实,咱们这儿也有许多特产,想一想都有什么?” 学生回答有“金星村的芋头、徐周村的葡萄、马桥镇的肉脯、季市镇的肉圆”等等。我接着又说:“这些东西,有的我们很熟悉,有的还不是十分了解,老师给你们时间,你们可以去看一看、尝一尝,还可查一查有关的资料,问一问当地的村民,我们也来写一篇文章,把家乡
的物产宣传出去,好不好?”学生们原先“做练习题的作业”改成了“活动作业”,兴致特别高。看得出他们确实“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外出参观,拍摄了照片、有的小组出了手抄报、写了作文、还有的小组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减负”后,学生的活动作业不正是课尾“省略号”的内容吗?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解放思想,遵循教育规律,求真、求实、求活、求新是我们致力于达到的目标。让多种标点符号在课尾出现,还课堂教学一个“七彩”,别只给课堂结尾画句号。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师就可以“随便”了。相反地,它更需要我们老师深入地领悟教育思想、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灵活地选择课堂结尾方法,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达到“课虽终、趣不尽”的境界。所以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忽略语文课的结尾,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结尾,让语文课的结尾充满活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的语文课更精彩。
上一篇: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