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摘 要:
关键词: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一般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在具体教育时,则通常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并收集数据,再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教学《吸热和散热》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如何比较沙和水这两个物体哪个吸热快?哪个散热慢?”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在装有沙和水的烧杯里分别放一个温度计,在阳光下放10分钟,在阴凉处放10分钟,每隔2分钟测一次温度,在实验开始前要测出沙和水的原始温度。方案初步形成后,学生便兴致勃勃地探究,教师则在旁边指导并具体参与了小组的探究活动。
令人惊奇地是实验后交流得出的结论竟然五花八门:有沙吸热快,散热快;水吸热快,散热快;沙吸热慢,散热慢;水吸热慢,散热慢等共八个结论。为什么同一个实验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工具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细细回顾上课的过程,学生在探究时很投入,兴趣也浓,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读温度计时,有的学生把温度计拿出水面来读数;有的学生随便看了一下就说出温度让同学记录。有的负责记时的学生过了两分钟也不提醒测量温度的同学,更有的组把烧杯打碎了,温度计也摔坏了。这些现象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因为学生做实验时不用心造成的,教师如果适时提醒一下,或许就能很好完成实验。仔细分析,其实不然,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的原因一是没有能养成良好的实验规范,第二是没有学会基本的实验技能。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应该:
一、重过程也要重技能
探究活动总是有赖于各种技能,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从观察到实验,从查阅资料到进行各种调查,往往会用到放大镜、温度计、秒表、酒精灯、烧杯、剪刀、天平等各种实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时,也有可能用到电脑等,各种工具和仪器在科学上都有一定的使用规范和技巧。因此,进行探究活动时,应该有意识进行相关的指导,以便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运用工具时得心应手。如果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能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说说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因为以前已学过使用方法)并进行练习,那么随后的活动中学生读温度计的差错有可能减到最少。
二、重过程更要重反思
探究活动不应止于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应该包括对活动的反思,反思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在此次探究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反思可以是操作上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态度的反思、对方法的反思。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实验结束后,不妨让学生回顾一下,检查整个过程,说说操作中的得失。学生们说出了各种问题,如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好,读秒的同学不专心,同学间的相互干扰等等。教师适时进行提醒,引导学生解决这些不利于探究活动的因素,这样探究活动才会走上更高的层次。
上一篇:让科学活动“探”无止境
下一篇:浅谈“合作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