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摘 要:
关键词:
写作文,向来被学生视作苦差事。一无兴趣,二无素材,每到作文课,学生总会搜刮肚肠,绞尽脑汁,最后随便写几句交给老师,应付了事,写着无趣。而一叠叠作文交上来,令人望而生畏。写得无趣,批得勉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使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紧扣大纲中的“观察→思维→表达→修改”这几个基本要求来指导教学,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了,作文课开始由难变易。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作文材料大部分要借助观察而获得,如果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就会存在“言之无物”的问题。新《课标》也指出:应重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参加丰富多采的活动、游戏,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在观察中汲取知识,并让知识在观察中活跃起来,以积累更多作文材料 ,教师指导作文便“有米下锅”。如何组织学生观察呢?
1、结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静态或动态观察。我们在春游中组织学生游览美林大桥、南山的景色,指导学生从形状、结构、颜色等角度感受和发现山势的险峻陡峭、树木的郁郁葱葱,湖水的清澈见底,花草的绚烂多彩,鸟雀的婉转啼鸣等美的事物及其表现形式,从而积累丰富的表象。这些表象成为学生写作《美丽的南山》、《参观美林大桥》、《一次难忘的春游》等作文材料。同样,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组织学生学雷锋做好事,扫大街、当小邮递员、帮低年级同学打扫教室卫生等。指导学生动态 观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和想象,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就成为学生写作《我佩服的人》、《永远忘不了他》等作文中表现人物的材料。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学生进行定向比较观察。例如,上课时,要学生定向观察每位学生发言时、讲故事时的动作、神态的差异;下课时,要求学生定向观察,每个同学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放学回家,指导学生观察路边行人的不同表现,回到家里观察自己的亲人的言行举止……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定向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到写作时,学生文思泉喷涌而出,写出 大量比较优秀的作文。
3、结合课外阅读和影视观看,指导学生学会间接观察和想象观察。指导学生定向从作品中分类采撷观察材料,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活动描写等等。结合这些间接观察作读书笔记,写影视观后感、写日记,还可根据作文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
二、思维训练,让学生言之有理。
我们知道,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强弱快慢都表现着思维的能力,而思维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而是要训练和培养。我们要重视思维训练,才能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从日常生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解决作文材料和立意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写校园的写景作文时,我在黑板上写下“校园”二字,接着要求学生自主拟题,拓宽题材,这样一来,经选定的题目就有很多:⑴请到我的校园来;⑵美丽的校园;⑶校园一角;⑷校园的早晨;⑸秋天的校园;⑹校园的雾;⑺我爱校园的凤凰树。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道思维方法的训练,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己用口头叙述文章的内容,并让学生相互评议。第三道思维方法的训练,是让学生在第二节完成文章初稿,结果没有一个离题,有些学生还写出了好文章。为什么能有如此收效呢?是因为我采用正确思维训练的方法,即由浅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
三、引导表达,让学生言之有情。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就是文章。我们可以利用口语交际课进行口头作文。让学生个别试说,同桌对讲,小组讨论后当众发言,大家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最后再写来。课改年段的学生很爱发言,和非实验年段不一样,根据这一特点,在上《大地的语言》时,课后有个仿写练习,想象大地还会和谁说话,说什么呢?让学生发各抒已见,学生兴致很高,一下子想到砖头、落叶、花朵、动物……一位平时不会写作文的同学也创造出这样的诗:“假如你是大象,你嫌动物园小,食物少,请到林子来,我宽阔的胸怀容得下你庞大的身躯。”其他同学一听,都哈哈大笑。这样,遵循作文教学“从说到写、从述到作”的原则,使得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发展。
有意识地用课文和教师的下水文引路,教师的下水文可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每学期都要搞二至三次写作示范教学,即请学生出题目,我当场在黑板上作文。学生观察写作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进步很快。
四、互批作文,落实主体地位。
一篇好的文章,不是一次就能写好,要反复修改,这就说明修改的重要性。以教师精批细改为主要特征的作文教学。教师费了很大的精力,收效却甚微,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把学生的作文用红笔改得面目前非,学生拿回作文,看看等级,看看简单的批语,就束之高阁,甚至连错别字、病句也不愿意改。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要让学生当老师,也来批批作文,从中“悟”出点作文之道。
1、学生自改。新《课标》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刚写好的作文,让学生反复念几遍,学生作文中的语句不通,语病较多的缺点,在朗读中得到修改。自改后,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自改情况进行启发指导。
2、同桌互改。我在每篇作文的眉批和总批上下功夫,而把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同桌互改,开始同学不知从而下手,我就慢慢地引导: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用词准确吗?语句是否通顺?中心是否明确……最后评出等级,评改人签名。反复训练几次后,学生就能熟练地进行了。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力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也很认真。
3、总结升华。教师对本次作文做一个总结,肯定优点,指出共同的不足之处。我常在电教室上课,把学生修改前的作文和修改后的作文存在电脑里,上课时,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进行比较哪篇写得好,好在哪。让习作者上台介绍修改作文的经验和体会,同时,评选出最佳作文,由原作者修改后抄下来,并把佳作贴于“作文天地”让学生鉴赏。这样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上一篇:大班语言阅读教案,荷花荷花几月开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