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摘 要:
关键词: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做出如下总结:
一、营造氛围,是创新的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思品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努力地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此,设计好引入情境是思品课教学的关键。首先,在思品课教学中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引入思品课堂,生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遵循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创造教学手段设置课堂结构,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互相启发和交流的状态,让学生展开议论,标新立异,通过想象,发挥创新的潜能。
二、激疑问难,是创新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诠释见义勇为的时候,以讲述 “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的英雄事迹,然后问学生:“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会说社会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坏人,可能也有学生说这件事的后果等等。这时,老师可介绍这件事的结果及社会影响,并可再次设疑“我们小学生碰到这种事应该要有什么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徐洪刚英雄形象,通过充分分析讨论,并结合身边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应该见义勇为、不畏强暴。同时,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分析,不能承受的事不能要强。这样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又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发展自我教育能力。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题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源泉。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三、标新立异,促进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学生听起来只能是枯燥无味的。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在思品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这样,再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认为有“味道”了。《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我组织全班同学对“我们要进行3公里长跑比赛”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有的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有的说会太累,坚持不下来。这时,我会加入其中紧追着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先烈在进行长征的时候是怎样的?”接着,我开始通读《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课文。最后大家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深意: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不怕困难和挫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此同时我教导大家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勇敢的人。。。。。。如果照本宣科,肯定没有几位同学愿意听,更不用讲什么教育实效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这种方法,就会达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
四、课堂延伸,提供创新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而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科学、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这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造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通过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认知去认识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品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我们在教授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同时配合我校的绿色学校的创建,我组织学生考察部分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程度,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发现许多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的内容时许多问题就引刃而解,让学生亲眼看到如果不保护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大家纷纷举手,提出建议。这既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从小讲究卫生、自由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架桥铺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而且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培养了独立思考、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
总之,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只要认真的挖掘思想品德新课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创造性的教,就能唤起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
上一篇:《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省略法在专业英语翻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