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摘 要: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命题,是新课标指引下的新评价方式的体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测试卷也越来越明晰地传达出课标的精神,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其中关于古诗词的命题评价,一改过去简单机械、以复现积累内容为主的倾向,有了重大转变,呈现出可喜的趋势。
一、古诗词命题评新趋势
趋势一:感悟与记忆有机融合
【题例】
1、同学们,春天的景色真美呀!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请写一写。(至少4个)。
2、看着这些成语,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许多画面,请你用一句古诗来描写其中的一个场面: 。
3、你在课外阅读过的写“春”景的诗句还有:
发现:以上题例既兼及诵读记忆,让学生复现优美的语言,又考查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还让学生想象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唤醒记忆,链接古诗句。如此考查把机械记忆变为迁移记忆,引导学生从积累中搜寻相关知识储备,侧重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其语言积累评价形式呈现记忆与感悟有机融合的特点。无论多么经典的语言,只有理解感悟了语言材料,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真正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的增长点,才能使所积累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发芽。新课程理念下的积累就应该是建立在学生阅读感悟基础上的自然积累,成为学生咀嚼、吸收、内化的过程。
趋势二:积累与运用相携并重
【题例1】根据情境填写恰当的诗句。
学习中遇到难题我们苦思冥想,不经意间却又茅塞顿开,心情也会非常的明朗,真想说: , ;还可以说: , 。
【题例2】
下面的诗句,你觉得该用在哪里?请将序号写在语段的“ ”上。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的姥姥是退休教师。昨天,很多从外地赶来的叔叔、阿姨(姥姥的学生)为她庆祝80大寿。他们纷纷祝愿姥姥 。姥姥感谢他们,说真没想到多年前的学生竟然还记挂着她。一位叔叔说:“ 。”一位阿姨问:“老师,您的身体还好吗?”姥姥叹道:“ 。”我赶紧说:“ 。”姥姥的身体硬朗着呢!大家都笑了。
发现: 以上题例对语言积累的评价不是平时积累的简单呈现,也不是静态的语言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积累的诗句和词语。这时的学生不再是储存语言的机器,他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并认为合适时才填入其中。这样的运用将语言素材作为了一种工具,而不是单纯空洞地罗列堆砌。吴忠豪教授说“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是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是积极语言。”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关键就是尝试运用,积累和运用是相互关联的。而这样的命题评价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积累是有用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语文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的潜力就能很好发挥。同时,通过实践运用也激活了储存的语言材料,深化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也会更好地调控、指导我们的教学,彰显语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趋势三:储存与整合和谐统一
【题例】根据提示写诗句,完成填空。古诗中的无限月色也让我们沉醉其中,乐而忘返。“ , 。”王安石借月寄托对家乡的思念。“月落乌啼霜满天, 。”诗人 笔下的月愁思绵绵。“ ,潭面无风镜未磨。” 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月宁静和谐。“ , 。”李白诗中的月天真烂漫。我最喜欢“ , 。”因为 。
发现:以上题例很好地把积累的语言材料有机链接,巧妙整合,有效激活了学生的积累,达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充分说明开展主题、内容或诗人相同或相关的诗歌同步拓展阅读,是丰富学生诗歌阅读量、提升诗歌阅读质量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此题例还在一定程度上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学习古诗、积累语言可以分门别类,这样便于记忆。其次,题例中开放题的部分,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没有标准化的答案,给足学生自主答题的选择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丰富的古诗词积累。这些评价都在着力提醒我们:一味求多求广,不把语言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忽视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不可取的。简单机械、枯燥乏味的储存,只能令学生听而生畏望而生厌。积累不仅是一种语言的储存,更应是一种文化的积淀。
趋势四:“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 相辅相成
【题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答题。
示 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三万里河①东入海,
但悲不见九州同。 五千仞岳②上摩③天。
王师北定中原日, 遗民④泪尽胡尘⑤里,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望王师⑥又一年。
[注释]
①三万里河:形容黄河很长。
②五千仞岳:形容华山很高。
③摩:接触。
④遗民:被朝廷遗弃的老百姓。
⑤胡尘:金国兵马扬起的尘土。
⑥南望王师:向南盼望宋朝军队(来收复失地)。
(1)这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 。
(2)《示儿》这首诗中的一个“悲”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陆游当时的心情。陆游的“悲”从何而来?请你仔细阅读这两首诗,然后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陆游为 而悲;为 而悲;为 而悲。
(3)请你用自己的话写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描绘的景象。(不少于25个字)
发现:以上题例很好地倡导了“课内古诗文精读”与“课外古诗文略读”双轨运行、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评价,有效地增进了课内外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效益,大大增强了古诗文教学的情趣和魅力,重点突出地引导着古诗文教学。这样的试题内容,体现了:1、知识点的整合——将课内、课内与课外、古诗词知识与其他语文知识的融合;2、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引导学生加强积累,以此为基础,进行语言迁移运用,重组仿造,提高语言感悟、理解、表达能力;3、能力与方法的整合——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又考查学生的学习方法,既考查了学生对课内的理解感悟,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课外的积累和迁移运用能力,把课内外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很好地体现了“阅读→积累→模仿→运用”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积累运用祖国语言的方法。
二、积累策略的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导学导教,其目的就是促进师生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让教师更好地教,让学生更好地学。在必要的背诵、默写等常规动作外,如何在新评价趋势引领下优化古诗词积累,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基本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策略一:“搭积木”的智慧
所谓“搭积木”,其实就是在积累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和逻辑,让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组装起来,形成一个个知识模块,继而搭建起独具个性的认知框架。让古诗词的积累成为“搭积木”的过程,让学生用古诗词相关的知识模块搭建出富有个性的“大厦”,在“搭—拆——搭”的变换组合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增长语文智慧。一般来说,“搭积木”式组装复习积累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收集古诗。复习古诗时,让学生将学过的古诗或抄录或默写下来,在“寻找”时,既要依“标”靠“本”,也不拘泥于课标和课本,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阅读和积累,进行适当拓展,尽可能让知识模块多样、丰富。
2、分类组装。就像玩积木一样,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和逻辑,将知识模块组装成不同的“知识体”。比如,找出学习积累的古诗后,让学生分类整理:或按朝代,或按体裁,或按主题,或按内容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组装”,让学生熟悉这些知识,玩转知识,这比机械的练习要好玩得多,有意义得多。
3、发现规律。当学生搭建出不同的“知识体”后,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做到“有所发现”。完成一个主题的“拼装”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适度引进一些相关的研究或相关文章,供学生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
策略二:探险收获无限
所谓“探险”,就是将复习与探索结合起来,让积累的过程也成为探索的过程。这样的积累方式摈弃简单机械的重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寓积累与探索之中,揉探索与复习之内,相互生成、相互促进。
1、问题中探索。教师或学生根据收集整理的故事,提出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比如:小学阶段学了很多关于李白的古诗,那么围绕“李白”这个主题,就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如: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诗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等等。有了这些问题,学生就可以以此为研究课题,进行探索了。
2、案例中探索。教师提供某一种案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将《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进行比较,探索它们的异同。这样的探索,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前人的研究资料或有关背景材料,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回味有新的拓展和提升。
3、主题中探索。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自行确定探索的目的,展开探索之旅。比如学生读了不少唐诗,可以聊聊“唐诗中的美”“唐诗中的画”“唐诗中的春天”等等。
4、生活式探索。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研究古诗现象,提升古诗词的运用能力。在完成了古诗词的整理之后,让学生以“生活中的精彩古诗”等为主题,去搜集整理一些古诗词在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作文等方面的运用,在完成了一定的积累后,也可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运用一下自己积累的古诗,进而感知古诗词运用的奇妙之处。
策略三:阑珊处蓦然回首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学生对过去的与语文实践体验进行再次体验和玩味,从中有所发现。
1、玩味成功与失败。围绕某个复习主题,搜寻自我在古诗词学习方面一些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体会,从中分析成功经验或吸取教训,从正反两面去提升,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达到更好。让这些成功或失败成为复习资源,有利于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有利于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
2、综合实践的玩味。结合《轻叩诗歌的大门》等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教师结合某一主题,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渗透知识、方法和技能。待学生进行综合实践之后,让学生玩味刚经历的语文实践,集中总结、归纳出有规律性的东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让我们在关于考试的讨论中,更好地看清考试这张其实也美丽的脸,舞好教学这根挑战无极限、快乐无极限的棒,唱好课改这支“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chudengjiaoyu/50338.html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个不“喂熊”的人
下一篇:如何加强“说话”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