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政治参与是联合国对青年参与优先关注的领域,1979年联合国34/151决议提出,要“认识到青年直接参与缔造人类前途极为重要”,“确信迫切需要引导青年把他们的精力、热情和创造能力,用来完成下列任务: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建立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决而斗争、反对外国的统治和占领、促进各国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实现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维持世界和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谅解。”[1]我们党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青年的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使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网络政治参与也成为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其中10~40岁的网民占80.0%,10~30岁的网民占56.8%,学生网民占所有网民比例的29.9%[2]。可见,当前我国网民群体中,青年群体(一般是指14~35岁的公民)占据多数,本文认为,青年在当代社会变迁形势下,日趋扮演着网络政治参与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角色。因此,研究当前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特征及其趋势,对研究整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政治参与及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之一,有必要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更好地理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一)网络政治
网络本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网络产生之初,它尚不具有明确的“政治”韵味。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腾飞,互联网日趋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进入了人类的政治生活中,网络越来越多地体现着“权力”和“利益”的涵义,于是便出现了“网络政治”。不同学者对网络政治的解读不尽一致,如西方学者马克·斯劳卡指出:“虚拟现实的政治,是指那些有可能永远地模糊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限的技术,将给政治带来的影响,”并指出“数字革命处于它的深层核心,与权力密切相关”。[3]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预测与前提》中指出,在信息社会里,“所有信息与权力息息相关,并进而与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信息政治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4]可以看出,西方学者更倾向于将网络政治理解为“权力”和“信息”在虚拟空间中的具体运作。对于网络政治的界定,国内学者李斌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广义上看,网络政治泛指在互联网上涉及国家权力和特定利益的政治现象;狭义上看,网络政治特指在互联网上客观存在的、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关于政治权力、政治意识、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内容的政治现象[5]。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网络政治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或存在的、与政治生活和事件密切相关的活动或政治现象。
(二)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中外学者各有见解,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定义,他指出:一般而言,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的决定或从事与政治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6]。李元书等人将国内外不同观点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合法程序论,它认为只有依据法定程序参与政治的行为,才可称为“政治参与”;二是影响决策论,它认为政治参与的目的在于影响决策,除此之外,如影响政治执行等的参与则不属于政治参与;三是观念行为论,它认为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还包括与政治相关的认识等观念形态[7]。上面提到的李斌认为,政治参与的内涵必须包括下列三个问题的回答:一是政治参与主体,即“谁参与”;二是政治参与的目标和内容,即“参与什么”;三是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手段,即“怎样参与”。他进一步指出,所谓政治参与,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和社会组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参与政治生活,针对个人权益或集体利益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进而影响国家政权系统的活动,尤其是影响政治决策及执行过程的政治行为。李斌的定义将政治参与主体、内容及手段融入其内涵之中,对学术界及政府层面开展相关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三)网络政治参与
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政治参与作为一种崭新政治参与类型,也逐渐向纵深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虽在某些方面与现实社会中的政治参与有契合之处,但网络政治参与在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和目标、参与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从而体现出与现实政治参与不同的一系列特征,如网络政治参与主体更为平等和广泛、参与过程更为方便和快捷、参与意愿更为自主和自愿、参与手段更为多元和新颖等。这些特征是由网络政治参与自身本质所决定的,因此,界定网络政治参与的定义时,应该注重其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及多元特征。本文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指特定网络主体(包括网民、网络共同体等)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网络论坛(BBS)、电子邮件、QQ或MSN聊天工具、微博等手段,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与并影响国家和社会有关政治生活或政治决策与执行等方面的行为或行动。
(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
不言而喻,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就是以青年及青年网络共同体为网络主体而进行的政治参与。由于青年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界定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定义时,应该更多地从这一群体自身的特征入手。
1.生活在社会转型浪潮下的青年一代,他们进行的网络政治参与受到时代背景的强烈塑造和影响;
2.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和价值观,对其参与网络政治同样具有明显的影响;
3.青年自身的本质与特征,也对其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独特的影响。
因此,界定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不可忽视上述因素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界定为:青年个人、集体或者组织,在其强烈的价值观和亚文化指导下,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在网络空间发表政治观点和表达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影响政府决策和与政治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参政行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不同于一般公民
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青年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青年一代成长和生活在当前如火如荼的社会转型浪潮之下,其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文化等无不与当前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正因如此,青年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论述这些机遇与挑战之前,有必要首先在社会转型内涵及其特征、社会转型对青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厘清,以深刻理解青年所处时代背景给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及其特征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ition)的内涵十分丰富,学界已经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通常是指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这种变迁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深刻的革命性变革。随着社会转型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从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全面变革,而且这种变革具有深刻性、广泛性、普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它的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不同领域,对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社会转型呈现出诸多典型特征,许多学者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一是社会转型从空间看是全方位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从时间看是加速度的,从程度看则是深层次的;二是社会转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三是社会转型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计划性,高度的系统性和配套性。本文认为,除上述学者所厘定的特征外,社会转型还从微观上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促使个人和群体价值观的改变,促使其反思他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和文化观念,并形成一种看待社会、世界的新的观念和思想,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结构的重组、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多元化、社会心理焦虑与浮躁等现象。青年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无疑会受到社会转型的巨大影响。
(二)社会转型对青年发展的影响
青年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青年自身的发展;二是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融合。无论是前者抑或是后者,都跟社会转型密切相关。社会转型对青年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当代青年已从边缘地位向主流地位迈进。改革开放以来,新的思想不断传入和形成,对原有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巨大的冲击,青年作为新生一代,易于接受新思想,接纳新事物,探索新生活,形成了一套具有深刻社会转型时代烙印的独特亚文化、价值观和行为体系,使其从原来的边缘地位向主体地位过渡。二是青年社会化日趋呈现反向社会化特征。过去是父辈、长辈向青年传输知识和思想,青年进行的是典型的正向社会化进程;但是社会转型以来,青年反向社会化趋势日趋明显,青年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对社会进行着“反哺”。三是当代青年的角色意识和权益意识有明显提高。当前社会转型时代背景下,青年对自身扮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角色的意识日益强烈,同时对自身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享有者的权益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四是青年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主体,引领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动向。社会转型推动着社会发展,并要求青年发展与之相适应,当代青年具备文化水平高、能力强、人际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社会转型背景下,青年发展具有独特的特征,这对其通过互联网,从事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转型背景下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与挑战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我国社会转型为青年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提供了独特的政治文化环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受到当前社会时代背景的双重影响,体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体制转型使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条件的“优越”与“陷阱”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在物质财富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当代青年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他们能够顺利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如高等教育资源、各种现代化资讯和工具等,这些不仅使青年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本领,也为青年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履行社会责任奠定了重要基础,更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创造了空前的优越条件。但与此同时,社会变迁促使原有社会体制发生解体,社会领域潜藏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如下岗失业率有增无减、贫富差距日趋加大、社会保障不到位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青年一代的健康发展。这些在无形之中给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增加了许多社会风险因素,同时对青年网络政治有序参与带来严峻的考验,容易导致其参与面临“陷阱”。
2.政治体制改革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正确方向的“催生”与“颠覆”并存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伴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如火如荼,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加强了民主制度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人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实现了人民团结、社会和谐。这一切都有助于青年对政治体系做出正确的评价,使青年易于感受自身角色和地位,并容易认可和接受国家主导政治文化,顺利实现其政治社会化目标,由此催生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坚定信念和正确方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随着政治民主进程加快,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和张扬,各种利益集团分化重组,社会成员精神压力增大,心理失衡,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方面又颠覆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向性,使部分青年的
政治认同感下降,对党和政府的相关方面失去了信心,阻碍了青年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认可和传递。
3.网络时代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和地位的“建构”与“解构”并存
社会在加速转型的同时,网络时代也在飞速向前发展。网络社会表现出现实社会不具有的诸多特征,尤其是网络时代背景易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和地位发挥着建构与解构的双重影响。建构性表现在于它促使青年以更多元、更新颖的参与方式和更加独立自主、平等的地位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解构性表现在于它逐渐消解了青年以往的主要参与方式。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发生着根本性的体制转轨,网络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得更多的青年有机会使用网络;同时,互联网由诞生之初的“经济功能”向“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多元化功能转变,也极大地丰富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内涵。从根本上,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创造了诸多新型参与方式和手段,如青年越来越多地对微博、BBS、E-mail、MSN等的运用,而这些也成为新时期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手段和新型手段;同时,在网络空间中,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身份更为平等和自主。但是另一方面,青年也逐渐被动地放弃了以往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如通过直接投票和选举等方式参与政治事务,且由于条件限制,以往很多青年处于政治参与的边缘地带,他们没有机会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网络时代对传统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和地位的解构,意味着青年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自主性,但由于网络自身的诸多弊端以及青年各方面不成熟的特征,网络上容易向青年传播虚假的网络政治信息,而青年在难以甄别的前提下,容易受到伤害,更有甚者,会对他人、甚至国家和社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三、新时期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内涵以及社会转型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进行界定和分析后,可以更加明确新时期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各种背景,包括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等,新时期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显著的特征。
(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具有平等性
青年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核心主体,网络媒体的虚拟性特征,使得广大青年能够“挣脱”现实条件的束缚,平等地表达意见,与他人自由地沟通交流,拥有平等的话语权。互联网上的青年政治参与机会和地位是平等的,表现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论参与个体的身份、地位、财富如何,他们在网络上都可以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二是青年网民的政治参与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参与目标,可以突破现实社会中的许多束缚,成为平等的交流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网络参与政治事务,而我国政府逐渐重视公民、尤其是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
(二)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身份具有隐蔽性
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决定了网民身份的隐蔽性。网络具有一种再造和遮蔽的功能,它能够把网民身份随意进行修饰和涂抹,以致完全可以掩盖网民自身的真实身份、性别、年龄、职业及其社会角色。同样,青年在互联网上,可以不使用自身真实身份,而是通过一组代码,或一个角色符号作为网络标识,来替代其真实身份。这为青年能够以一种“虚拟人”的身份参与网络政治活动提供了便利,进而大大减少了现实社会中政治参与的风险,使得传统的政治参与不断受到挑战。
(三)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意愿具有自主性
网络自身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开放性,它为青年提供了自由的政治参与空间。同时,青年在网络中进行政治参与的意愿也不同于以往的被动状态,他们可以在广袤无垠的网络空间中,平等、自主地参与相关社会政治问题的讨论,交流看法,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政治见解、观点和态度,而不受别人或主流观点的束缚,进而有效地参与相关政治决策,增强其政治参与的效能。
(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具有复杂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能够容纳数量庞大、内容众多的网络信息;同时,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变化,以及国内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政治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和深刻。青年处在信息接收和传播的前沿地带,他们关注国家大事,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他们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取政治信息、了解政治时事,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意愿,发布政治信息、进行利益表达、观点讨论与评价等。当代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就业、贫富分化、两岸关系、腐败、教育和医疗、社会治安等当下社会热点问题。
(五)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手段具有多元性
人们参与网络政治活动的平台和手段一向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和沟通手段,网络的快捷性、共享性特征使信息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及时、有效,同样促进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平台迅速发展。当前,可供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网络平台主要有政府网站,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以及一些主要网站及论坛,如新浪网、腾讯网、人民论坛、百度论坛、人人网等青年群体热捧的网站。同时,青年可以通过微博、贴吧、QQ、MSN、电子邮件等手段发表自身政治观点和见解,积极参与到网络政治中来。
(六)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形式的集体性
同伴群体特征和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社会性和群体性特征。基于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等特性,兴趣相似、爱好相投或思想观点相一致的青年群体更容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超时空的交流和互动,他们倾向于关注与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观、政治理想、政治利益、政治背景相似的网络空间和信息,尽管他们体现出明显的无组织性,成员之间也缺乏熟悉感,但他们对于相同政治议题的关注和热情,持有共同的兴趣以及对某一事件的共同关注,促使他们走到一起,又表现出他们独特的、强烈的群体性。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不健康或错误的同伴特征及集体性特征不利于青年健康政治人格的形成,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机制的草根性
传统的青年政治参与是依靠政党、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的自上而
下的动员型参与。这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参与,亲和力不够,沟通渠道不对称,政治参与的主体受到一定限制,如参与机会和地位不平等,参与方式较为局限,参与内容避免敏感等。而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对传统自上而下的政治参与的全新变革,青年个人或群体、组织为达成特定的政治目的,通过互联网为载体发表相似的政治观点、参与共同的政治事务,他们具有平等地位和机会,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网络政治参与。
(八)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类型的多样化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包括有:1.主动的参与和动员的参与。主动的参与就是青年不受他人意愿约束而进行的自主性参与;动员性参与就是在他人或者组织的动员下,为了某一明确的目标而进行的参与。2.有组织的参与和自发的参与。有组织的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是指青年以集体的形式,在一定的虚拟组织基础上进行的参与;自发的参与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为了个人利益和权益而进行的自发参与。3.合法的参与和不合法的参与。合法的网络政治参与是指青年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政治参与;不合法的参与是指青年违背相关法律框架的规定进行的参与。当前,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是主动的、有组织的合法参与。
四、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呈现上述多个特征,其中某些特征是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适应的,有利于推进青年政治化进程,进而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但是也有一些特征反映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不符合社会主流发展的状况。总体上,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将呈现出如下典型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应成为今后研究和开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议题的重要关注点。
(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成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是使人们获得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它是社会将知识、态度、规范、价值等政治取向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青年政治社会化是指青年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教育等途径,习得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取向,使自己的政治人格满足社会要求的过程[8]。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包括政治认知的社会化、政治情感的社会化、政治价值取向的社会化、政治行为的社会化等。新时期,青年以互联网为载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政治事务,表达政治观点、表明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抒发政治情感,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将成为青年传承、发展和实现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也将成为实现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方式。
(二)青年网络共同体成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
网络共同体,是指“网络”与网民“共同体”合成的产物,是网民在网络上基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共同特征所结成的一种“团体”或“组织”。网络共同体具有如下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共同体具有“政治共同体”的意义;“网络共同体”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政党”组织;网络共同体具有网上“民间组织”的性质;网络共同体是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9]青年网络共同体,顾名思义,是由青年网民基于一些共通的特征在网上所结成的一种团体或组织。本文认为,青年网络共同体将成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当代青年越来越多地以网络共同体的形式参与到各种政治事务之中,表现在:新时期各种利益的分化与重组,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容易形成亚文化群体和利益共同体,这是联结青年构成网络共同体的直接动因。如前所述,当前我国网民中,青年群体一直占居大多数,网络已经成为青年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阵地,网络也是青年网络共同体成长的肥沃土壤;青年群体基于某些共同的利益和相似的文化基础,形成具有不同于现实的网络社区,这是青年网络共同体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场所。
(三)网络政治文化不断丰富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网络政治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制度文化和网络精神文化,其中,网络制度文化是针对网络政治现象中的各种规则、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等;网络精神文化是指网络政治知识、政治信息、政治心理、以及政治理念和政治见解等成分,它是网络政治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部分,它对于网络制度文化建设和发展起着主导和控制作用。网络政治文化具有多元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与交互性、整合性、高时效性、高科技性、虚拟性等特征。[10]上述特征与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本质一致,网络政治文化的转型与整合,必将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青年在网络社会的生活中逐步习得、接受网络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形成新的政治认同、价值取向。进而指导其有效地从事政治实践活动。可以说,网络文化的发展将会不断丰富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与实质。
五、结语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仍是一个新的领域和主题,研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首先,青年的重要性,青年不仅需要与时代共同发展,而且青年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世界民族和谐的根本力量。通过网络参与观察他们的政治倾向如何,政治价值观怎样,研究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和规律不仅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更关乎着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其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也是贯彻“青年为本”的思想,全面保障青年权利的需要。研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特征、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无疑对保障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对培养青年价值观、政治观以及促进其政治社会化,进而保障其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我们应该看到,当代青年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主流上是好的,对社会稳定起着积极作用,但同时青年群体在政治态度,观念和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网络上青年的积极参与表明当代中国青年对祖国的热爱始终如一;但是近年来部分青年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度在逐渐下降,特别是一些带有政治倾向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青年群体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稳定。因此,如何研究和揭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领域的重要特征、规律和趋势,成为当前学界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本文的探索仅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广袤无垠内容的冰山一角,笔者今后愿与相关学者一道,不断探索和搭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学术平台和资源平台,为青年顺利、健康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