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1.创设故事情境,以趣引思
儿童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通过创设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创设讨论情境,以说促思
在教学“认识几时几分”这一课时,学生看着钟面上的时间(2时55分),让学生说说是几时几分(可以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1说:“是2时55分。”
学生2说:“是3时55分。”
我没有马上判定谁对谁错,而是让学生先交流讨论,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3说:“是2时55分,不是3时55分,因为这个钟上的时间如果再拨过5分钟,就是3时了(师随学生的回答拨钟)。”
学生4说:“老师,我也认为是2时55分。因为如果是3时55分的话,这个时针肯定快要走到4了,而现在3都没有走到。”
学生1听了其他同学的解释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同学们是怎么看出是55分的呢?”
学生1:“我是一大格、一大格数的,5、10、15……数到55的。”
学生2:“我知道分针走到6就是30分,再5格5格数、数到最后就是55分。”
学生3:“我看到分针指着11,每一大格是有5小格,11×5等于55,就是55分。”
师:“你已经会算乘法口诀以外的两位数乘法了,真厉害!那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方法吗?”
……
认识几时几分是“时分秒”这一单元的重点,而接近整时的认识又是一个难点。正如,课中学生出现了把2时55分看成是3时55分,教师没有马上像判官一样判定谁对谁错,而是让学生交流讨论,把解释和说明理由的机会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正确的答案。
二、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为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培养他们探究的能力
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发现、创造,才能被掌握和应用,而在这个体验、发现、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如,“图形的周长”这一课,在学生感知和体验什么是周长之后,计算图形的周长,我把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发给每组一个材料袋,里面有一元硬币、线、吸管、包装带、剪刀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计算一元硬币、纸上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元硬币的周长,有的组是用线或包装带绕硬币一周,然后量出线或包装带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还有个别组想法更巧妙,是用硬币沿着尺滚动一周,然后算出周长。
2.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尽量创造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促使其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活动。
我在教学“有趣的拼搭”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滚一滚,看哪一个滚得快;堆一堆,看哪一种最难堆;摸一摸,根据要求从袋子里摸出对应的物体;搭一搭,用以上四种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想象搭成各种作品。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随时可以补充别人的说法或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3.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我们认识的数”这节课,我在离下课前的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5~6分钟的时间到校园里去数数各种物体的个数,你最想数哪些物体就去数一数,然后回教室小组交流。活动开始了,不一会儿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跑来告诉我:“老师,从这幢楼到对面那幢楼我走了42步。”“老师,我们校园的墙上有12个大字。”“老师,我们学校的小车棚有139辆自行车。”……学生是那样兴致勃勃,恨不得把数的东西都告诉别人。于是,在课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数的物体及个数用一句话写下来。我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使他们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数学的广泛用途。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市黎里小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分析
下一篇:让学生的反思能力在问题的提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