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一、顺应学生的天性是成长的基石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好说、好问、好动、好模仿、好表现。因此,小孩就比大人活泼、可爱。如果希望他们和大人一样,在课堂上规矩、端坐、肃静,似乎不太可能。如果硬要这样,那就是在“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孩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了解了孩子的天性,关注了孩子的感情,就能游刃有余地利用教学资源,生动地开展教学。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自由朗读,去感受燕子的活泼机灵。正当大家读得起劲儿的时候,响起了“唧”的一声燕子叫。这一声即清脆又响亮,惊得大家一齐静下来,都瞧着正在挠头发,吐舌头的许彬。大家想笑又不敢笑,都在等着我训许彬呢!我正想板起面孔,转念又想:这一声不是很形象嘛!这让文字变成了声音,何不“将计就计”?我便微笑着说道:许彬读得很投入呀!他已经变成了一只燕子啦!那么燕子是怎样飞行的呢?谁来表演一下?这时很多小手举了起来。然后,我们班又飞来很多只小燕子:有的横掠湖面,有的翱翔蓝天,有的停歇在电线上……文字又变成了形象。就是许彬犯的一个“小错误”,让课堂里充满了学生智慧的灵光。
二、贴近现实生活是成长的动力
小学生通常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去解读课文、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他们学习的内容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形象的,这样才易于被他们理解、掌握、运用。如果他们学习的知识像空中楼阁,脱离实际,高高在上,谁还有兴趣、有信心去学习呢?更别谈用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其实知识真的有这个魔力的,就看教师这个魔法师如何用魔力棒点化、引导孩子们了。
教材中口语交际的编排就很好。有的是学会赞美,有的是学会安慰,有的是学会倾诉,有的是学会请教……这些都是和孩子们的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的话题呀!他们能帮助孩子,能指导孩子,甚至改变孩子的生活。
三、创建绿色课堂是对成长的呵护
在大自然中,我们倡导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在教学中,我们也倡导绿色课堂,保护的是孩子们那一颗颗稚嫩的童心。所谓“绿色课堂”,即课堂中的气氛是和谐活泼的、民主平等的、自然宽松的。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成为一个自信的、自尊的、自由的人。
在学习“蚯蚓”一文时我问大家,蚯蚓为何要从泥土里穿出来?学生想了想,便纷纷举起了小手。一位学生说道:“这样能使土壤变松、变肥。”待他说完“标准答案”,我便想往下讲。只见还有很多只小手立在课堂上,我就好奇了,难道蚯蚓还有其他作用?我又期待地倾听着。
“刚刚下了一场雨,他想出来看看彩虹姐姐。听妈妈讲,彩虹姐姐穿了一件世上最漂亮的衣裳。”
“他大概和邻居鼹鼠吵架了,怪他偷吃庄稼,出来散散心的吧!”
“他听说太阳花长得瘦弱,准备去她家,给她松松土,施施肥呢!”
……
如果我在听到标准答案后,就戛然而止,哪能听到如许生动精彩的答案?你又能说孰对孰错呢?这里,既有科学知识的获得,又有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望,更多的是让我领略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在绿色课堂上,播下绿色的希望,定会给你带来金色的喜悦。
四、拓展课堂的空间是成长的乐园
孩子们的成长不只体现在课堂上,还渗透到自然、社会、生活的各个细节,各个场景,各个活动中,所以说,拓展课堂的空间,将课堂搬到生活中,搬到自然中,搬到社会中,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堂中,必然会促使学生多思维、多考察、多体验、多积累,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文艺表演中讲个故事,演个课本剧,当回小主持,向自我挑战,并享受着挑战后带来的欢乐,总结着参与中的不足;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多走进书店、图书馆,在这里,可以全凭自己的喜好,自主地,自由地,自发地,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目的地徜徉于书海,此时的阅读是最惬意的、最幸福的;多走向大自然,闻闻花香,听听鸟语,种一棵小树,将自己的足迹留在田野山林中,你的一举一动不就书写了一首动人的小诗……
只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实践,就能将语文生活化,将生活诗意化,让学生充满灵性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上一篇:物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辩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