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学生口的活动、手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整体的教学活动,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之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 引导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通过不断引导学生的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引发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如在教完《比的基本性质》后,为了强化巩固这一性质,我出了这样一道题:“4/5这个比的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它的后项要加上几?”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要加上12,有的则答不上来。为了纠正错误,疏通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思索:(1)什么是比的性质?(2)比的前项加上12等于16,就相当于把比的前项乘以几?(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乘以几?这样巧设提问,使学生不仅纠正了错误,而且找到了思维的落脚点,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更大程度上把学生引入了思维的空间。
2 激发学生思维
要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例如,教学中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多举几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40+15)+85=40+(15+85),先把40和15加在一起再同85相加,与先把15和85加在一起再同40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这样通过简便结合后,不仅快速而又简便地得出结果,而且可以从同一算式中找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既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通过不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给学生适时进行引导,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死记硬背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我们的数学教学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要让每个学生从小就养成爱思考、勤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要运用恰当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数学六年制小学第七册49页的“口算乘法”,先引导学生口算并写上每道题的复数,按着教师启发提问:请观察例1、2左右两边的。
例1:100×4=400 4×100=400
100×12=1200 12×100=1200
例2:7×200=1400 12×300=3600
算式,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综合,归纳和概括,得出了其规律: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被乘数或乘数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立足于课堂,功夫要下在课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