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让其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通过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传输以及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高。为此,本文基于创新理念分析新时期如何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1.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受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加之,随着教学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如果信息技术教师不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厌倦情绪,将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氛围,注意对学习难点的重点讲解,分步骤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和领悟所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软件中“帮助”的基本功能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打开一个文本文档,并查看其中的帮助功能,自己研究分析在帮助功能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哪些基本的信息,以及操作中的使用技巧。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深一步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此类知识的记忆。
2.注重因材施教,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初级阶段,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在教授如何使用word文件时,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文字输入和保存操作;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理解能力也较强的学生,对其提出更深一步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如何对word中的文本进行格式的编排。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实现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提高初中生的合作意识。此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开动脑筋,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鼓励学生学习,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容易受到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如果采用消极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批评,就会增加初中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抵触心理,甚至对教师产生畏惧情绪,这些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为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建立一套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注意化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抵触情绪,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越到的问题以及所犯下的错误,要细心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体会到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成就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上进,一定要对其加以表扬,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充满积极的情感意识。此外对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初中生,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而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教学,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合作教学是现阶段教学中被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4-5人,不管在课堂的理论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的上机操作过程中,都让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了保证小组讨论的有序性,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认命一个人作为小组组长,负责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对于同组成员中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标注并向老师提出。此外,小组成员的分配上,也要注意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让他们在合作中都得到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5.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初中生学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但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为此,为了进一步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成效。
参加文献
[1]宣丽,信息技术课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2]张玉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