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彰显历史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被格式化、弱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既有高考命题指向和学校考评导向的影响,又有教师认识不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知识的传授、方法的获取以及能力的培养应有所区别,其更多的是通过历史教学过程的“随风潜入夜”,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换言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多的是“隐性浸润”而非“显性介入”。
一、重建考评“情境”,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作家周国平在其《被废黜的国王》一文中说:“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历史教育不可以简单地等同于历史教学,历史教育更不可以“唯分数论”。改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的问题,让“唯分数论”逐渐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消失,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是关键。
就学校而[第一论文网(www. )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应该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督促教师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写进教学规划,将价值观培养的考核由过去的“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并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组织历史演讲会、辩论会、历史剧表演等各类活动,搭建学生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成果的舞台。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在优化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同时,也要探讨高考制度和高考命题改革,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命题导向。
二、重建课堂“情境”,让教室内外劲吹自主、民主之风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在氛围营造上多努力。“只有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可能有融洽的交流、相互的配合。”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编剧”“导演”或者“配角”,教师要成为“拨火棍”,让课堂的民主之火、平等之火、讨论之火越烧越旺。
浙江省绍兴市元济高级中学田国华老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题改为“千年之忧——回眸范仲淹和庆历新政”,在出示问题前,先呈现了范仲淹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并设计了三个小问题:范仲淹因何而忧?范仲淹以何解忧?范仲淹之忧何以未解?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范仲淹之忧主要是因为北宋社会的冗官、冗兵、冗费三大问题,即“积贫积弱”的社会弊病;通过讨论,学生也理解了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问题,所以改革的重点放在官员的选拔上;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范仲淹未能如愿的原因很多,非改革家所能一揽子解决。
传统“填鸭式”课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教师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需要在营造自主、平等、民主的课堂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自主、民主等观念本身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只有在自主、民主的环境中,才能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要“随风潜入夜”,需要“润物细无声”,需要环境的浸染,需要氛围的营造。
三、重建历史“情境”,让青年学子沐浴求真、求实之雨
历史教学的底线是真实,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情境。历史史实虽然都已经“作古”,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无法“还原”历史的场景。“还原”历史场景,有利于打开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导引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背景的认识,也为了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引用了这样的材料: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州赫德逊河畔,他39岁时因患骨髓灰质炎而致下肢瘫痪,他把这飞来的一击当成冥冥之中早已预定的命运之约。生理残疾往往会使人厌世、自卑,罗斯福却以健全的心理避免了这种可能性:竞选纽约州议员,获得了成功;出任助理海军部长,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尤其在任纽约州州长期间果断抗击金融风暴的举措,让他蜚声美国政坛。面对病魔,罗斯福没有倒下;面对经济危机,一个残疾人被推上了政治的前台。
这则材料引自《罗斯福传》,该史料让学生走进了真实的罗斯福,对他的生活和从政经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们认识到罗斯福是一个身残志不残的政治家,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更是一个与时俱进、敢于突破的时代英雄。而身残志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正是我们学习《罗斯福新政》应该汲取的精神食粮。
四、重建课外“情境”,让广大师生走进“身边的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重点在课堂,但更应延伸于课外、收效于课外,这样才会变单一渠道培养为多措并举浸润,形[第一论文网(www. )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浸润的“网络”。“要想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火花,就必须借助课内外延伸,将有限的历史教学内容通向广阔无垠的历史时空。”在这方面,历史兴趣小组、历史社团活动将大有作为。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兴趣,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路径,笔
者所在学校组织了“寻找身边的历史”社团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采访老人,查阅泗洪县志、家谱、网络等形式,搜集资料,寻找身边的历史。2013年,“寻找身边的历史”社团进行了一次“寻找母亲湖”活动,通过考察洪泽湖形成的历史,学生们初步得出结论:洪泽湖的形成与黄河改道密切相关,与当时社会动乱有关,更与统治者治理黄河、治理淮河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组织这次活动,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水利建设是利在当代、惠及千秋的民生工程,泗州城沦没、洪泽湖形成都是无法挽回的“历史遗憾”,今天的河湖治理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走科学治理、可持续治理的道路。
历史教育对青年学子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绩效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浸润,因为这不仅仅决定着历史教育的质量,还有可能决定着学生未来生活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上一篇:以“巧背”照亮语文学习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构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