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由于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误读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出现了不少“形式化”“教条化”的内容。改正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回归课堂教学的本质,构建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本色课堂”,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举措。“本色课堂”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课堂“本色”的回归,是对教学“生态”价值的追求。其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下,能很好地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合[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为一体,在自然、和谐、轻松的课堂真实环境中,实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传统课堂的缺陷之一就是“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连教材编排顺序也不敢调整。课程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是关系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大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校则坚持“平民教育”办学宗旨,以“本色课堂”为引领,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了适应时代发展、适合自身实际的多元化“本色课堂”。
一、“本色课堂”:燃起学校课改的希望之光
我校的“本色课堂”建设始于2009年下半年,在校长长期教学改革积淀的基础上高屋建瓴,提出了“本色课堂”建设的设想,由此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体推进教改的坚定步伐。我们的“本色课堂”建设有自己学校的实际考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基础和背景。
(一)源于对教学本质的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不可否认,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知识中心”,这些都束缚着教师。这导致教学改革虽已多年了,可教学基本是在原地打转;教学中枝蔓丛生不得要领,架空分析、牵强附会;教师一厢情愿地驾驭着课堂,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演变为了一种钓鱼式的发问,导致知识教育的浅表化,思想认识的碎片化。因此,我们认为基础教育的课堂教育需要“回归本色”,必须“返璞归真”。
(二)源于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色课堂”所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得更轻松、快乐一些,也有利于减负工作的真正落实,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三统一”,即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上课进度、统一的课程考试。这导致学生主体选择性缺失,教师更多地在于强调“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都明显偏低,这急需我们正确对待并加以纠正
(三)源于对学校主动发展目标的追求
学校将坚持走平民教育优质化道路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并始终面向最基层、最普通的学生,力争实现“让薄弱学生变合格、让合格学生变优秀、让优秀学生更健康”的办学目标,使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内涵丰富、品质突出、影响力更大的优秀学校。近几年来,我校在推进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学校希望通过“本色课堂”的建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在我们看来:“本色,本来的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本色课堂”就是返璞归真、追求课堂教学本来的性质和应有的价值。“本色课堂”不是“以教材为本”的课堂,“本色课堂”不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本色课堂”也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应坚持“校情”与“学情”的统一,“课堂”与“生活”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尽可能做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尽可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还原课堂“本色”,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本色课堂的建构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定位:
一是价值定位:“本色课堂”应是“智慧”的课堂。新课程的实施为基础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为“本色课堂”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课堂,将课堂与课程融合,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探索与思考, 探寻“民主、开放、灵动”的课堂价值取向,建构“自然、简约、高效”课堂,使教学的理念、形式、内容与时俱进,促进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
二是目标定位:“本色课堂”应是“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成人”,而不仅仅是“成才”。我们认为,学生要成才、学校要发展,其关键是要有质量,而质量一定是在课堂,而课堂的建构应该而且必须回归“真本”。通过“本色课堂”的构建,打造优质高效的教学新模式,以此为重点,对课前、课内、课后教学全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全面改革,努力使课堂达到教师引导有法、学生学习得法、师生关系和谐、目标达成有效的教学状态。
三是主体定位:“本色课堂”一定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具有平等的人格主体,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并彰显学生的主体角色与地位。我们通过“本色课堂”的建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初步形成以“导学、互学、助学、测学”为要素的“本色课堂”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本色课堂”:课程改革的生态回归
我们提出的“本色课堂”就是在“少讲多学”的理念指导
下,大胆创造属于我们的课改革的生态,在扬弃传统教育弊端的基础上,使课堂回归“真本”,并建构起课堂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路径。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方面。
(一)避繁就简,返璞归真
“本色课堂”的教学着力点在于教学各环节简洁、紧凑,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高效、有意义的课堂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模式或样态。教师在其中起调节和把握信息的作用,对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讲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巩固、迁移和运用”。在实践中,我们致力于褪去传统课堂那些反教育、媚俗的“伪包装”因素,倡导“朴素”的教学,使教育回归其本源: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颗(育人)心,佐之以最有效的教学辅助器材,杜绝各种花里胡哨、哗众取宠的干扰,避免其冲击原本应该静谧、优雅的课堂学习氛围。我们沉稳朴质的教风体现在:一个崭新的课堂形式——马蹄形座位;一种科学的学习手段——小组合作探究;一个课程的关键核心词——问题意识的培养;一个新颖的模式建构——以问题创设和解决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我们教学的着力点在于教学各环节的简洁紧凑,其情感着力点是以“大爱情怀”营造课堂健康生态群,教师所有的教学设计出发点和终极归宿始终是学生的“学”,课堂评价的着眼点也坚定地落实在学生的“得”上。
(二)自主互帮,合作探究
我们认为“本色课堂”应该是高效、有意义的课堂,应当实现目标引领下的“自主学习”取向。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教师在其中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对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才给予讲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对知识巩固、迁移和运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始终体现自学、互学、帮学和测学。值得强调的是,这是课堂四个要素,而不是四个前后有序的流程。这表明:首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去学,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态互相帮助地学。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互助,解放的不仅是教师,更是解除了捆绑在学生身上的枷锁,同时节约了时间,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这样,我们把“教”室变成了“学”堂,促使将“先教后学”调整为“先学后教”;从“示范模仿,讲解接受”逐步走向“自主探究,参与体验”;由原来的教师“包办代替”发展到学生的“自主建构”;达到从只重视“知识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效果。我们强调合作探究,反对“暗示性”给答案,反对间接性“提示”,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期间可以是讨论、争辩,可以是亲身试验、有不同的答案,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还原课堂的“本色”。
(三)激发活力,灵动课堂
学生主动参与是“本色课堂”的核心。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对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力求将每个知识点的展开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点,这些兴趣点源于实际问题,重在自行探究,止于问题的解决和拓展。融入生活见真情,洗尽铅华显本色。我们认为一堂课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是知识的传输,是能力的提升,还是品德的塑造。我觉得,最关键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和成就自己。同时,“本色课堂”又是一个有着智慧和灵动的课堂。本色课堂,离不开小组合作,离不开共同探究。当看到每位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状态;孩子们站在讲台前面,积极大胆地向大家汇报,那才真正是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我们提出了压缩教师的讲解,让教师的讲解变得少、精和有效,我们提出“20+20”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三讲”“三不讲”原则,教师把精力用在选题设计上,把智慧洒在讲评上等一系列要求,逐步构建起灵动开放、活力四射的课堂。
三、“本色课堂”:汇聚学校课改更多的“正能量”
要将“本色课堂”的教学新理念落到实处,学校的各项制度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制度将引领全校教师在有效教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重点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本色课堂”的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注重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互动,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考核评价面向“本色课堂”的导向作用。在考核评价时,学校不仅要关注教师“本色课堂怎么说”,而更应关注“本色课堂怎么做”,考核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教学行为、方式、效果等方面的变化。
(二)形成校本研训机制
学校把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构建了“以校为本,以研导训,以训促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模式。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凤翔实验学校校本研训规划》,健全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管理制度。在全校形成“多元化”和“多层次”校本研训的特点。多元化指的是,构成人员多元,其中涵盖了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师,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多层次,包括集体年级学科备课组、集体大备课组、课题研究项目组,这种网络状、全方位、立体式的校本研训机制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了保证。
(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在深入对“本色课堂”的性质、内涵理解基础上,学校建立《“本色课堂”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根据该《基本标准》和学科的性质,明确各自学科“本色课堂”的评价标准和具体要求,并形成每个学科的“本色课堂”的风格和个性。在此基础上,学校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运用、学习活动的设计、课
堂教学的管理等)和各个环节(导入新课、进行新授、巩固新知、小结反思等)进行分阶段重点研究、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适合学校实际的多元评价机制。
经过几年“本色课堂”实践,在充分调研、论证、实践的基础上,我校“本色课堂”建设不断深入,并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课堂模式——“20+20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以“本色”为立足点和归宿,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本色课堂”建构,自觉更新教学理念,关注课堂过程设计,突出学生创新意识、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性特质。同时,学校初步建立起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本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关注素质评价、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本色课堂”的纵深发展。
上一篇:优化课堂设计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下一篇:初中英语的灵活性教学的几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