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初等教育 >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前提性的方法分析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前提性的方法分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当前,人们对文言诗文教学的研究不能说不重视,但理论研究的力度和深度相对不够,难以有效指导实际教学改革。笔者对基础教育阶段文言诗文教学提出几点前提性的思考,继而尝试进行文言诗文教学研究方法性视角的探寻,以求得理论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希冀能抛砖引玉,引发广大同仁的进一步思考。

  一、回溯:文言诗文教学的曲折经历

  自清末语文正式设科以来,文言诗文教学已走过百年的历史。百年来,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了一个由传统迈向现代、由保守趋于开放的变革过程。这一路走来,文言诗文教学历经风雨,几番沉浮,可谓是命运多舛。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语文教学几乎就是教育的全部内容”,①而且“传统教育是单科教育,单教语文,没有其他课程来和它争地位、抢时间、比高低”。②当然,那时的语文教学,是纯粹意义上的正统书面语一文言的教学(并且是以“读经讲经”为宗旨的)。文言诗文教学占据了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古代教育的垄断地位,一切都顺其自然,稳稳当当,没有人质疑它的合法地位。可是,在中国进入20世纪以后,这种状况逐渐发生了改变。先有1903年清政府“癸卯学制”,分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字”或“中国文学”两科,后者就成为日后“国文”科的先声。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取消了“读经讲经”“中国文字”或“中国文学”的科目名称,统一称为“国文”。此时,文言诗文仍然保持着垄断地位,教材全是文言文。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独立设科仅十几年的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后,白话文逐渐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1920年1月,教育部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至此“国语”科诞生。从1922年起,国民小学一律改为语体文,中学和大学的文言教材也逐渐减少。至此,文言文的正统地位受到了白话文(语体文)的真正挑战。语文教学革新的先行者叶圣陶先生,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率先把白话文正式引入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打破了几千年来文言文一统天下的语文教学局面。随之而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生存权、价值取向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即“文言文教学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争论之声不绝于耳,与语文教学如影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问题。而且文言与白话总是牵扯在一起,在百年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中上演了一幕幕“你退我进、你守我攻”的拉锯战。“五四”新思潮来了,白话就吃香,不久整理国故之风骤起,又改为文言吃香,如今,人文思潮涌起,文言又身价倍增。几乎社会文化每产生一次风波,文白教学的主次地位就随着动荡一回。

  百年文言诗文教学几次讨论热潮的兴起,在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的几次变迁,既是它的不幸也是它的大幸。不幸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式推进,本身说明文言诗文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没有步入正轨,成为常态,拥有稳固的地位,致使实际教学陷入模糊混乱的盲目状态;幸运的是任何时代人们都无法真正忘记文言诗文教学,无论是处在暴风骤雨般激情燃烧的变革年代,还是风平浪静的现代化和平发展时期,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始终没有完全抛弃文言诗文教学,这又彰显了文言诗文教学独特的价值所在。

  二、追问: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价值

  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中,古代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目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不少教育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夸美纽斯认为,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古代语言教育的要求应有所不同。③乌申斯基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高标准要求的古代语言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受到挑战,古代语言包含着过去时代的智慧,但现代社会的智慧则蕴涵在最新的语言中。④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待古代语言的教育问题。诚然,文言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它的教学也必然面临着现代性的审视。我们既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视文言诗文为现代化的绊脚石,也不能一味怀着“眷古情节”,把文言诗文奉为至宝,称其为现代人道德迷失的一根“救命稻草”。毕竟,文言终将与现代生活越来越远。我们应该看到,在如今以网络、影视为代表的电子传媒方兴未艾的信息时代,太多的信息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太多的生存压力剥夺了人们阅读文学的闲情逸致。张中行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文言像是站在十字路口,其实这是假象,真相是早已走向下坡路。”⑤对于即将逝去的东西,我们总是念念不忘,总想试图抓住些什么。但是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文言诗文也不可能再拥有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更何况,中小学普及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需要的现代公民。语文课程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代学生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虽不能面面兼顾,也要有个轻重主次。“基础教育应将眼光盯在最具有基础意义以及最实用的听、说、读(包括读电脑荧屏)上。”⑥我们不能仅仅“为了满足社会上教育界人士舍不得文言的需要”而肆意渲染文言诗文的教学价值,盲目加大文言诗文的教学分量。不管我们情愿不情愿,文言诗文在现代社会已渐渐丧失了实用的价值,除了那些古文学专家们,大多数人很少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看、听、说、写文言诗文了。既然这样,有人就认为,干脆在中小学取消文言诗文教学得了,一门心思搞好学生现代汉语的读写能力。先不论文言白话的源流关系,简单地取消就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一百年来,我们有过多次的争论,也没有哪个时期真正割舍过文言诗文教育,只是在目的、要求、内容上有过取舍。正如余秋雨所说:“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毁灭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⑦感性与理性的良知都昭示我们,如果不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些中国古典的文学教育,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那是一种“断根的教育”,是“残的教育”。

  我们应该转换一个角度思考文言诗文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怎样对待和处理文言文问题,是一个很需要加深研究的相当复杂

  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要有眼前的办法,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文化政策中的重要问题之一。”⑧张志公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文言诗文教学的价值所在,文言诗文教学问题不单单是语文教育的事,而且是关乎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大事。面对当今社会文言诗文教学所面临的现代性危机,越来越多的人渐渐走出了工具实用价值取向的泥潭,从“文化”这个角度思考文言诗文的教学价值。价值取向的转化最终体现在2003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传承文化这个角度看,学不学文言,广义上讲,首先不是语文教育中的课程问题,而是语文教育对于国家民族之强盛发展所应具有的功用问题,也就是说,其要义在于国家政治而非仅止于学术。我们从国家与民族的层面上认识文言诗文的教学价值,并不是夸大其词。正如法国教育家加斯东·米亚拉雷指出的,“学校的语言首先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的传播工具。因此,所谓母语教学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件纯技术问题。”⑨当然,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社会个体的充分发展。在教育普及的情况下,首先要求教育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那么,学习文言诗文在满足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的同时,是否有利于学习者个体自身的充分发展呢?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定位文言诗文的现代价值是否太玄、太高、太理想化了?“教育的基底在人那里,任何关于它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的论说只是外部的阐述,都充其量只是一种补充,有时甚至是必要的补充。”⑩可是,我们往往把社会功利性过分放大,忽视了教育中人的存在,很多学者发出了“把人的教育还给人”的呼吁。在文言诗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深思:学生在哪?我们在思考文言诗文的教学价值的时候,是否应该更多地考虑一下学生?怎样的价值定位才最符合学生的需要?

  三、困惑:文言诗文教学的现实状况

  钱梦龙先生曾经把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归纳为“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言”。他对这种教学思想及其流弊做过精辟的论述:“所谓‘八字真言’,无非是由老师一字一句‘嚼烂了喂’,以应付考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课文,而且其肢解的细碎程度,比之现代文教学中的肢解课文更甚更惨,说它‘碎尸万段’,也不夸张。文言文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思想感情的‘文’,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无论‘韩海’‘苏潮’,一到语文课上,都只是一组组按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而已,再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波澜。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成了一件最索然无味,但为了应考又不得不忍受的苦事。”(11)

  钱先生的这番论述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有感而发的。随着对传统文言文教学批驳的深入,人们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尽管各地的教学改革举措各异,但大致原则相仿,即更加关注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和解读,而不去深究文言文现象,降低了语言层面的要求,这一点,在义务教育阶段尤为明显。如此一来,初中语文教师实施文言文教学有如释重负之感,然而这样一种改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导致矫枉过正,使得高中的语文教师在实施文言文教学时又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学生的文言功底过于薄弱,难以进行正常的文本阅读。我们当然更不难想象学生在连基本的语句都读不通时,又如何让他们去体会李密写作《陈情表》时那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实施文言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界的思想呈现忽左忽右的状况,要么过分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将之混同于大学里古汉语课程的学习;要么将之等同于现代文的教学,过于强调人文性,而忽略了语言的时代差异,使得文言诗文教学陷入越改越乱的误区。文言诗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某种尴尬:当教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时,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法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师生双方的疲惫;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最终直接导致学生文言水平的迅速下滑。许多一线教师在困惑于这种两难的局面前做出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无奈选择——串讲加分析。可以这么说,钱老先生在80年代指出的文言文教学的“八字真言”还风行于当前的文言诗文教学课堂上。10多年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状况并没有多大的改观。文言诗文教学要坚守传统,更要与时俱进。但由于文言文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和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不可更换性,文言诗文教学与时代的发展脱节,教学理论滞后于现代科学教育理论,致使文言诗文教学改革举步维艰,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法陈旧,“教”与“考”严重脱节,教学实践缺乏相应理论的指导;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无从凸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性不够。费时弥多,收效甚微。而且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缺少一个整体合理的规划,没有按各年段学生的特点统筹安排。现实状况是:小学起步晚,初中模糊粗糙,高中又过于急迫,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严重脱节。小学六年级开始学成篇的文言短文,一个学期只有两篇,课外再补充两篇,一年,不过10篇左右;初中后,一下子增加到10篇,外加课外,不下20篇,篇目增多,篇幅也加长,难度加大。现行高中教材,文言文44篇,要求全文背诵或部分背诵的仅10篇,共计5300余字,平均每学期的背诵量还不足900字。现在的中学生怕读文言文,我们不能怪罪文言文本身,而同我们的教法、学法、考法不当大有关系。在文言诗文教学的顽疾没有得到治愈的前提下,当前语文课程中文言分量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不是降低,而是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有效改进的情况下,这不能不叫人担心。

  四、创新: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出路

  在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诗文教学正举步维艰,情况不容乐观,若不创发新的形式与途径,则永远在模仿古人的漩涡里打转转。但是如何创新,求得突破,非一朝一夕之事。若就现在谈现在,拘泥于问题的表面,不去深挖问题背后的根源,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徒劳而已;若只是为了适应未来现代化的需要,而强为所难,迫其改头换面,变成一个四不像的东西,那更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至于随手拈来一个现代新理论、新思想,堂而皇之强加于之,美其名曰“创新”“再造”“新生”,则只会是凌空蹈虚,昙花一现,没有长远的实践指导意义。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国原创性的问题,我们应回到中国的大地上,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文教育传统,离开这一条,文言诗文教学效果就不会理想,甚至可能会“岌岌乎殆哉”。当我们感慨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不如人意或问题不断、困惑连连的时候,我们需要对现实体察和思考,更需要追问——追问问题与困惑从何而来。对问题的追问必然将我们引向历史。百年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思想、理念、实施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究竟留下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当前,我们对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讨论与建设,迫切需要站在历史的平台之上,而不是凭着主观意愿来指手画脚。

  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我们不仅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文化的大传统,还有一个晚近的传统——“五四”新文化小传统。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不仅需要追赶和前瞻,而且需要回顾,需要重温并接续这两个伟大的传统。坚守文言诗文教学的传统,并不是盲目固守、抱残守缺、妄自尊大。传统不是一种僵死固定的现成之物,而是过去与现在不断交汇融合的过程,亦即不断走向未来的过程,因而传统是不可穷尽的可能性之巨大源泉。传统是“尚未被规定的东西”,它永远在制作之中、创造之中。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最强劲手段并不在于死死抱住“过去已经存在的东西”不放,而恰恰是要不断地与“过去”相抗争,不断开发、开采“过去”这巨大的可能性源泉。(12)因此,坚守传统,绝不仅仅只是复制“过去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恰恰是创造出“过去从未存在过的东西”,坚守同时在创新,创新同时也在坚守。在坚守与创新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偏离和异化总是伴随着前进和成长,这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坚守并不意味着拒绝修正和创新,积极的修正与合理的创新能使坚守的目标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真正地坚守。坚守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其实质恰在于创新,坚守教育传统应包含批判式的认同与创造性的转化。也即是说,在文言诗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固守着老传统凝固不化,摆起一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架势,把现代新教育思想和先进的西方理论拒之门外。善于学习,博采众长,才是文言诗文教学的一大法宝。探寻未来的出路,只有站在历史的平台上,遵循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律,一面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传统经验,一面吸收和借鉴现代先进教育理论,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方有长效。

  注释:

  ①李长春.私塾语文教学并不科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0(3):17.

  ②奚博先.现代语文教育的主要成就和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0(2):22.

  ③【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7.

  ④参阅【俄】乌申斯基著,郑文樾编译.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9-240.

  ⑤张中行.文言与白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7:292.

  ⑥石鸥.教育困惑中的理性追求[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⑦老海主编.儿童国学经典导读[M].北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2002:12.

  ⑧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26.

  ⑨转引自权曙明.阅读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语文学习,1996(6):5

  ⑩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24.

  (1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25-27.

  (12)甘阳.古今中西之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5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chudengjiaoyu/51356.html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