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
一、当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之困境
(一)发展环境日趋恶化
随着社会的转型,大量的在职人员学历得到了普遍的提升,新增加的就业者学历程度普遍提高,加之社会不再将学历文凭视为人才素质的唯一标准,而更加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普通髙校成人教育原来以在职人员的学历补偿教育为使命的发展地位逐渐下降,在高等教育中的话语权不断下降。学历补偿教育一直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主体方向,而非学历教育培训明显成为其发展的短板,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化、远程教育的急剧拓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渗透,综合这些因素使得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大幅减少,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招生计划无法完成。此外,成人教育在高校内部的发展环境也令人担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一般是按照成本培养的方式收取费用,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办学规模,对高校难以产生足够的经济诱惑力。且随着高校的综合化,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大规模扩张,用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教育资源不断受到挤压,成人教育在普通高校内部地位日趋边缘化。
(二)办学特色日趋丧失
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在职在岗的成人,从理论上看,其办学特色必须是针对成人进行的在职教育。由于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地位日趋边缘,其发展一直依附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很多高校成人教育单位在制订培养方案及教育计划的时候,只对普通高校的本科教育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或移植,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科,教学方法及培养方式偏向本科化,很少有专门针对成人所需的认知,致使成人教育的成人性特点丧失,没有树立成人教育的品牌。办学特色的丧失未能使学校形成自身特点,也未能与普通的本科教育形成互补之势,严重削弱了成人教育固有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教育教学方法滞后
成人教育针对成人的的特点本该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育,但大多数学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函授或夜大教育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内容上没有与时俱进,而且在培养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没有创新。比如,一如既往地坚持学年制,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教师的单向知识传递;在教学方法上坚持演绎、灌输与理论传授,轻视归纳、能力培养及技能训练;在考核方式上,坚持闭卷考试,评价模式单一。总而言之,当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极为滞后,与终身学习理念中要求的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目标相去甚远。
(四)教师队伍发展处于窘境
第一,教师的素质偏低。中国大多数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基本上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由此,那些能够增进其发展目标排名的指标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比如,科研论文、课题项目等,而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则不计入大学发展指标中,于是很多高校的教师不愿意担任成人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教授、副教授。这样,成人教育的专职教师极为匮乏,一般是刚毕业的新进教师或是没有教师资格的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是指派在读的研究生担任任课教师。第二,教师队伍的状况不稳。一直以来,普通高校很少有专职成人教育教师编制,大部分的授课教师均是其他学院的兼职教师。这样,在教师考核指标变化的情况下,成人教育的教师队伍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教师的数量难以保证,教师质量更难保障。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办学理念:从阶段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主要集中在学历教育及各种职业资格与技能提升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两个方面。无论是学历还是非学历教育,其主要目的均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提供其职业及就业的竞争力。换言之,即当前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是阶段性的,是社会个体从学校毕业后到就业之前这个时段。阶段性的教育服务与终身教育理念相去甚远,普通高校应该秉承终身教育理念,积极将成人教育发展为终身教育,为社会个体的职业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因此,第一,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对受教育者进行终身学习理念教育,全方位为其规划终身学习的进度,刺激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需要。第二,针对受教育者发现并拓展终身学习的机会。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成人教育的过程中,要按照其个性需求及职业、生活发展之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课程,保持学员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第三,要重视终身雇佣能力的培训。任何社会个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通过终身学习提高其终身雇佣的能力,防止其个人职业发展风险的产生。这种培训是一种终身就业、职业能力训练,是保持社会个体在社会-争中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办学目标:从学历导向走向学习导向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普通的全日制教育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社会个体对学历文凭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成人教育必须由学历导向转向学习导向,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习导向要求的是,成人教育必须注重对受教育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保持社会个体能够在社会变化的时候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取信息与知识。从价值观念上看,学习导向既要注重成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也要注重个性化余人特色;从其教育对象上看,学习导向要求成人教育不仅要注重在岗成年人的教育,还要注重非在岗的成人教育;从教育内容上看,学习导向不仅要求成人教育注重职业技能教育,还要注重各种综合素质教育。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该改变办学目标,大力发展“学历后”教育,关注社会个体的职业、生活、精神、文化等非学历层面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对象:从精英教育走向全民教育
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到来,要求所有教育必须是全民教育,国家有义务为每个社会个体提供其所需的教育资源且要保障这种教育资源的连续性。但是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导,这种学历教育还是带有较为浓厚的精英色彩。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门槛”还是存在的,一般是以初中、髙中为相应的中等职业教育起点,通过成人高考来获取入学资格。由于“学历后”“职业后”的终身教育体系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取得学历的人想再次踏入高校成教育大门是困难的,这些群体虽然没有学历需求,但有生活、精神、娱乐需求,而高校的成人教育却不提供这些教育服务。这种状况与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全民化教育要求不符。因此,当前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应该实现向全民教育转型,发挥政府与民众的积极能动性,构建全民化的终身学习体系。
(四)办学形式:从封闭教育走向开放教育
当前,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这种办学形式的背后,是其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与普通高等教育无异,基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复制版”。这种复制版的封闭办学不但不能解决成人教育对象的需求差异、基础差异及工学矛盾,而且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扩散了部分学生混文凭、混学历的心理,对学习风气、学生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了扭转这种消极局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立成人特色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评价机制,实现办学的开放化。具体而言,第一,积极推行学分制及课程超市,打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使得这些教育形式之间相互承认学分,按照学分总数完成学业,从整体上构建灵活化的学制体系。第二,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与本校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式的“人人可学、人人能学”的自助化学习平台,实现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纵向及横向沟通,最终实现全民化、终身化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开放整合。
(五)保障体系: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保障体系基本上是由政府提供,政府是制度及资源供给的主体力量,而社会、民间及企业力量极少参与,而政府的政策、经费等保障体系也较为滞后,与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要求极不相称。第一,缺少终身教育方面的立法,尽管教育部将“终身教育法”的起草工作列为其2012工作重点,但至今尚未起草;第二,我国没有建立与终身教育相匹配的主管机构,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力量,其管理机制与发展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缺少与终身教育体系要求的制度保障。第三,一直以来,我国对非正规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成人教育缺少国家经费支持,使得在实践中,很多普通高校将成人教育作为一种附加式办学,作为学校创收工作的一部分,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各种短平快的培训作为成人教育发展方向,教学质量与声誉难以保障。因此,在终身教育及全民学习的要求下,成人教育要实现其成功转型,必须强化其保障体系,除了政府提供的主要保障之外,还应该发挥社会、民间、企业的积极性,利用它们的优势及资源,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比如,推动高校与企业、非政府的NGO组织的合作等。
三、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机制构建
(一)办学管理机制:突出高校本位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制度供给方主要是政府,其办学管理机制容易受到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影响,制度建设通常滞后于办学实践,这是高校成人教育开放办学与国家对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之间的矛盾。从当前时间看,无论是开放式办学,还是个性化发展及教育品牌的重塑,均需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制度相对宽松、更加灵活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从办学管理机制上看,政府在构建成人教育统筹机制过程中,必须重视高校的作用及其功能的发挥,必须以髙校为本位充分调动各高校的办学积极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指导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应该给予各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比如,全面放开招生计划,将招生权力下放给各高校,形成高校独立招生、教学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自主权。此外,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本位的办学管理机制重构与创新,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国家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思路,引导不同区域、层次、类别的高校在成人教育转型,形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各高校也应该国家政策的允许下,以开放的姿态来改革本校内部的办学管理机制,通过各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来推进成人教育的积极转型。
(二)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市场需求导向
人才培养是任何教育的核心,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要实现其转型发展,也必须依赖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及重构。在信息化及知识经济时代,成人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通过市场需求的调节来构建起人才培养机制与体系,人才的培养必须基于市场的需求。换言之,高校的成人教育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如此,高校成人教育在其转型中,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与学生需求(生源市场)之间的平衡,建立开放式的灵活教育教学体系。随着市场机制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因此,高校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也必须随时保持创新,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辅之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机制及其配套体系上能够实现多元化、灵活化的组合。
(三)学习评价机制:突出成果互认效应
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应用是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激励机制,也是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改革的基础。如果在成人教育学习评价机制上推行学习成果互认,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并提升成人学习的积极性。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建立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成果互认、转换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研究并制定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成果互认、转换等具体规范,比如,建立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的学分互认机制。从高校内部看,也是如此,各高校的成人教育发展日趋多元化,在成果互认改革过程中,必须强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学校应该积极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引入学分制及选课制度,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等互认通道,最终使得“多证制”成为成人教育学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发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成果互认的合力效应,最终使得高校成人教育更好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型。
(四)教育合作机制: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义务。高校成人教育只有依托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实现其发展效益、效应的最大化。建立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合作机制是当前髙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应该积极推进政府主导、学校及企业合作双贏的教育合作机制的建立及发展。第一,政府应该积极建立开放化的成人教育管理机制,积极引导高校与企业、行业及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成人教育合作;第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合作机制中的积极性,对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学科加大扶持力度;第三,企业、行业也应该积极建立教育投入及合作机制,加大对高校成人教育办学的参与度,在人力资源开发及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建立与高校成人教育的对接。教育合作机制是一个推动产学研、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应用等方面的一个较好制度,因此,高校在建立及发展教育合作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与企业、行业、政府等主体探索多样化的合作途径及模式,最大限度地推进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应用,实现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作者:王振伟(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crjy/5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