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 问题情境; 操作实验; 艺术; 悬念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应怎样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探索和尝试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
1.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处处时时都有数学现象、数学规律、数学问题,常常包含着一些简单而明显易懂的数学知识、道理。数学是人们劳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如果我们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就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考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学生生活在一个被数学包围的世界里,耳闻目睹各式各样的图形,亲身体会着各式各样的数字,经常享受着数学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方便。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而构建新知识需要有构建新知的基础。新的知识总是建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像建造高楼大厦一样,墙要建在基石上,楼板要放在墙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都可以作为他们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的基础。如学习轴对称时,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选用天安门到故宫的鸟瞰图引入,再举建筑倒影、立交桥、京剧脸谱、分子结构雕塑、风筝、日常用品等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广泛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样的图片,通过空间想象,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这些优美的图片深深吸引了学生,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一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握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人为造成的断裂所引起的损失,将零零散散的知识点重新构成知识网。例如,《实数》这节课程教学的难点是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无理数的真实性及存在性,怎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切实理解无理数的存在呢?教师可以在课程的一开始就问学生:“有没有哪位同学记得根号2的来历呢?”有的学生回答说:“根号2就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教师再接着问:“有哪位同学能在数轴上表现出根号2呢?”然后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再画出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从而引导学生,很快就有学生说:“那我们把那个正方形平移到数轴上就可以了。”……就这样,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在数轴上不仅可以表示出有理数,同样也可以表现出无理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显现出来,不仅将知识的逻辑性及系统性都表现了出来,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
3.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著名学者曾提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也就是说,数学的研究都是起源于问题的探索。这也就是为什么缺乏问题的课堂教学激不起学生兴趣的原因。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利用好问题,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圆的周长》这节课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一副简单的图片与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导入新课:如下图,小明从A地出发绕内圈到B地,而小红也是从A地出发,但是她是绕外圈到达B地,假设小明和小红的行走速度是相同的,那么小明先到达B地,对吗?(已知AB两地相距1178m)。教师的问题已提出来,激起了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有的学生说:“最主要是看小明和小红的路程谁更短!”有的学生觉得外圈的路程短,有的学生认为要计算出两个圆的周长以后才能确定谁的路程短,但是怎么计算出这两个圆的周长呢?不约而同地学生都将目光集中到了老师的身上,于是教师很快地就将新课的内容引出来了。
4.从操作实验中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实验,应将数学实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来设计。数学实验,目的是以实验为载体,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这个过程,从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是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个体,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奇、乐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在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实验中大都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等腰三角形性质》这堂课里,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剪刀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上剪出等腰三角形的形状。老师的要求一提出来,学生探索着用折纸,又或者是剪纸的方法弄出等腰三角形的形状。通过对这个情境,师生慢慢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教师创设活动情境时,应注意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和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5.从数学故事中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故事与典故。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学生也不例外。同时,在数学课堂上,针对性地引用和穿插些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等方式引入数学知识,要求故事短小精干,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能够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发挥故事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上“统计初步”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吝啬财主买火柴》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吝啬的财主。有一天,他叫儿子去买火柴,临走时还嘱咐儿子,火柴要每根都能点着的。不一会儿,儿子把火柴买回来交给他。财主问是否根根点得着,儿子大声回答说:“当然会了,因为我把每一根火柴都点过了!”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之后,马上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办这件事,你又怎么办?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
6.从艺术中创设情境
巧妙运用
文字、音乐、图画、动画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奇异的动画设计,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通过音、形、声、像等多元信息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我在上“三视图”这节课时,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用多媒体投影庐山彩照。师生一起读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我问:“苏东坡是怎么观察庐山的?”用它来引出课题,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探究位似的性质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了一些立体艺术字。学生很感兴趣,一直问是怎么写的,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引入课题。从艺术中创设情境,整合了社会生活情境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情感意识,学生在课堂上既享受到了优美的意境,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7.利用悬念创设情境
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悬念能够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持久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例如,我在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节课时,我先问学生:你看过或听说过埃及金字塔吗?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他是怎样求出金字塔的高度的?这样通过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以上误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将情境教学发挥到最大的效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