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
摘 要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八大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愈来愈重要的今天,如何加强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显得愈发重要。本文旨在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并在生态文明载体建设上提出一些举措。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大学生 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nd Carrier Construction
YANG Lili, ZHANG Wenfeng, GAO Yongxia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9)
Abstract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 report, first propos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ically forming energy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growth, consumption patterns.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irmly establish in the whole society." The report further eighteen proposed th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day,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iversiti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make some moves on the suppor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rrier construction
高等院校担负着提高人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重任,高等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各个专业领域人才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导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项战略任务的成败,具有明确的导向示范作用。
然而在高等院校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素养都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的要求。如何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态文明教育,构建好大学生态文明培养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从生态文明载体建设的角度出发,如何推进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1 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1.1 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重视程度不够
生态文明教育自提出以来,虽然得到社会各界以及高等院校的积极响应,但是对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比高校的专业教学体系来说,还是显得微不足道。部分高校还只是把生态文明教育落实在口头上,落实在极少数的校园活动中,没有真正把生态文明教育视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的不重视,带来的是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轻视,没有把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上升到个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全面提高的层次上来。在这样的现状下,导致了部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或者初级阶段,生态文明教育在绝大部分高校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1.2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单独开课的较少
绝大部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是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其实践教学中,较少的高校单独设立有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即使有少部分单独开课的,也没有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只是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设立一些课程内容。当然这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化进程比较慢有关,但是在这样的现状下,使得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化推进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也给大学生生态文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带来了障碍。
1.3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当然生态文明教育也避免不了类似的状况。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大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小到身边的自然环境的保护,绿色低碳的节约型生活方式等都在其教育的内容范围内。这也就给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环节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如何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如何在开展教学实践环节上,和实际应用、实际成效紧密结合;如何在开展好教学实践环节的前提下,更全面更多样化地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学习等等,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载体的构建
2.1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首先要构建好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载体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天然理论载体。高校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平台上完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方案,修订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计划,将生态文明观念和技能的要求写入培养目标。进而将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和理念教授给学生,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认识。
单纯地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能够完全满足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高校应该结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适时开设“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大学课程教育体系,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有效展开和全面推进。
完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载体,是做好一切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的基础。好的理论载体,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内涵,进而为后续的生态文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保障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现。
2.2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要构建好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载体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所期望的结果是要让大学生在思维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等多方面达到生态化、文明化,是一种全方位的改变。而在信息时代中,网络媒体也同样在思维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等多方面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要做好生态
文明教育的宣传,构建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载体,当然首先离不开网络媒体。占领好网络媒体平台,有效利用,使之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宣传载体,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能够有效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同时我们也必须时刻关注在网络媒体上出现的,对大学生健全的生态文明观形成有影响的不利因素。并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做出反应,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方式。正面的宣传和有效的不利因素应对措施紧密结合,才能使得网络媒体在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正能量,才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保驾护航。
当然利用好网络媒体还不够,还必须要坚持传统的宣传载体的使用。海报宣传、横幅标语等传统载体虽然方式陈旧,但是在整个生态文明宣传的作用以及生态文明氛围的渲染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小的能量。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兼顾生态社会环境教育和人的现代化教育的新型教育体系,需要全方位、多体系的宣传载体的保障。
2.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依靠大学校园自身所具备的生态载体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设中拥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构建生态文明校园,依靠校园自身的生态载体,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塑造以及生态文明习惯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在硬件上首先体现在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上。合理的、科学的校园建筑及绿化设施能够对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还应该体现在校园设备的生态与否上。低碳节能的校园设备,科学合理的能耗循环系统……都会不断地教育引导着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当然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需要校园景观和校园历史传承的支持。如何在校园生态硬件上将以上三个方面有效结合,既合理又不做作,才能发挥出生态校园载体的最大功效。
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在软件上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的支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生态文明认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生态文明摄影图片展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积极营造绿色低碳、节约环保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设立专门的生态文明社团引导开展各色各样的生态文化活动,联系校园内外的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视野。进而促使大学生有效地将生态文明知识应用于身边的现实生活,更自主更积极地践行生态文明观。
2.4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一定要加强实践载体的建设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看生态文明在实践中的落实情况。生态文明教育只有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好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才能充分体现社会实践在课外、校外的延续作用,发挥社会实践在现实锻炼中的指导作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
加强生态文明实践载体建设,要重视与生态公益活动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很多的环境生态纪念日都只是落实在字面上,或者落实在“一阵风”上,没有能够真正开展好相关的活动。植树节只是落实在每年的3月12日,地球一小时也仅仅就在3月的那一个小时里……重视生态公益活动的实践载体,注重实际的成效,有了成效,有了坚持,才能够形成长效机制,才能显示出生态公益实践载体的价值,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目的。
加强生态文明实践载体建设,还要注重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地和生态文化活动社团都是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相匹配的实践模式。通过建立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生态功能示范区等实践基地去切身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参加麦田计划、保护母亲河等生态活动社团去体会生态文化的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丰富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的全社会推广。
再者,生态文明实践载体的建设还可以借助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已有的实践载体,将生态文明深入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丰富的理论知识、博大的实践内涵,对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化构建势在必行,必须要坚持利用不同的载体,将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个载体间的配合,深化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尹铁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
[2] 唐彰新,李子涛.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教育与职业,2014.
下一篇:《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