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
一 第二课堂概述
1.第二课堂的概念界定
第二课堂是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不同的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延伸和补充、提高。在本文中笔者将传统课堂教学统一称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所区分和比较。
2.与第一课堂的关系
第二课堂是针对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知识的传授积累,课堂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虽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往往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第二课堂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能力的提升方面,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学生更多地体现自我。在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各类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根据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拓展相关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得到智能和知能的进一步提高。两个课堂的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高职就业指导课第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滞后,学生知识掌握困难
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并没有一套十分适用的教材。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是针对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编写的教材。有些院校使用的教材虽然以“高职”“高专”等字眼命名,但其内容是针对本科学生,知识点深奥难懂,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层次;有些高职院校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每年更换不同的读本;更有甚者,就业指导第一课堂教学没有教材可用。
另外,教材的编写并没有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现状,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用同一本教材,无法体现出就业指导课程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意义。
教材的滞后与脱轨给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了困难,许多理论性的内容无法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学习无法真正取得优良的效果,对毕业以后的就业起不到的促进作用,也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授课计划安排不合理,无法进行实践
许多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授课时间安排不够科学合理。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受到授课环境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就业指导课程的第一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传授较多,实践技能培养较少的情况。第一课堂缺乏实践操作的练习,相较于知识灌输,案例教学的比例也明显较低,教学手段滞后,无法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无法实现就业准备和就业能力的增强。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学习的主动性明显较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支撑将很难取得成效。同时,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课程是安排在下午或晚上来进行,经过一天的学习后,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不佳。加之多数学生对毕业后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和目前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课程的开设没有意义,学不学都一样,造成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较差,个人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4.教师的专业性不强
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的组成相对复杂。有些任课教师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人员,有些教师则是院系的党支部书记,有些则是辅导员和其他专业课的任课教师。这些任课教师很少经过系统地就业指导相关培训,对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学等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必备的理论专业知识十分欠缺。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授课教师本身的专业性如果得不到提高,那么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差的现象。
三 就业指导第二课堂的建设路径
1.校内第二课堂建设
第一,校内专题报告。在校内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举办内容丰富并具代表性的就业和创业报告会,通过真实案例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活动进行指导。报告会可以邀请已经成功就业或创业的毕业生来谈谈他们就业和创业的真实过程,使学生从中得到借鉴;可以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人士,从企业招聘的角度谈谈企业需要哪一类型的人才;可以聘请人才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从专业角度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宣传过程中融入就业指导元素。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内在的共通之处——通过学校的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每个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的潜力等都是高职院校生存、进步和发展的关键。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宣传活动,融就业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可以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综合性教育效果。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第二课堂中应经常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可以使他们陶冶情操,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的就业软实力。
第三,校内社团、组织的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社团、组织中融入就业元素也是开展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手段。例如:学生会、团委和各二级学院、系的一些学生组织每年都会举行许多学生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拉赞助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和锻炼自己,提高个人的交往、沟通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就业实力的目的。仿照法律专业教学“模拟法庭”的模式,学生团体可以自发组织“模拟招聘会”自己招聘自己,定期邀请教师和相关专家前来指导。还可以由学校牵头举办一些校园招聘会等活动。
2.校外第二课堂建设
第一,校企合作,共建第二课堂。发挥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珍惜顶岗实习机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类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校学生每人都会有进入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但如何渡过实习期也是一门学问。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以在专业工人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从多方面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被企业录用的概率增加,而有些学生则恰恰相反。
第二,发挥校友作用,丰富第二课堂。校友是一所院校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这些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不仅是学业上的前辈,也是事业上的指导老师。学校可以在校庆时请校友返校,加强校友与在校学生的交流,增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在校学生要珍惜与学长、前辈交流学习的机会,主动了解就业和社会的相关知识,将自身就业的疑问和困惑说给
他们听,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其中有些校友个人职业发展水平较高,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学校可以号召和组织这些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友给在校学生多提供实践机会。
第三,寻找实习机会,自我完善第二课堂。学生要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主动出击,寻找兼职和实习的机会。兼职和实习的意义不在于取得较高的经济利益,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机会提前融入社会,适应职业生活。这样的实践经验和经历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达到就业能力的全面综合的进步与完善。
四 总结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需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和全面发展。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健康开展对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第一课堂教学带动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更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学生的成功就业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艳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加强就业指导课时效性建设[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8)
[2]陈恩.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郝园园.浅议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定位与实现[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