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 > 高职学生“宅”现象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和

高职学生“宅”现象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和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


  “宅”是一个舶来词,来源于日本的“御宅”。早在2008年,新浪网的统计结果显示,约有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和身边存在“宅”现象。本文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6个分院三个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文献研究、个案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职学生“宅”现象以及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研究。问卷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性问题。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有效问卷271份,有效回收率为93.77%。采集高职学生“宅”现象调查的第一手数据,探索适合当今高职学生群体身心发展需要的、更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 当代高职学生“宅”现象现状及成因
  1.“宅”现象现状  
  首先,高职学生对“宅”现象态度的分析。调查高职学生周围同学“宅”的程度时,13.28%的人认为非常严重,51.66%的人认为较严重,认为不严重的占35.06%。学生对待“宅”现象的态度,42.80%的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宅”不健康;26.57%的人持肯定态度,认为“宅”是必要的,不会产生问题;30.63%的人则持中立态度,认为“宅”无所谓好坏之分。对于“宅”现象的利弊争议,调查显示22.51%的学生认为利大于弊,42.07%的学生则认为弊大于利,还有35.42%的学生认为“宅”属个人自由,持利弊相当的观点。由此可见,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于“宅”现象能思辨地看待,对于“宅”有清醒和理智的认识。其次,“宅”现象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分析。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高达68.63%的学生认为长期处于“宅居”生活对于身体健康有不利影响;56.46%的学生认为“宅”对学业有不利影响,使自己惰于专业学习;30.26%的学生认为“宅”会使自己的消极情绪增加;24.72%的学生认为“宅”会使自己与现实社会脱节;还有12.18%的学生认为长时间“宅居”会形成依赖性。“宅生”中有60.10%的学生遇事采取逃避态度,63.55%的学生有沉迷网络现象。客观来看,适度地“宅”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现实压力,但沉迷地“宅”甚至把“宅”当成生存方式,会给高职学生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
  2.“宅”现象成因分析
  第一,抗压和受挫能力弱。在调查学生出现“宅”现象的原因的多项选择中,28.41%的学生认为当代社会学习生活竞争压力大,访谈中三分之一有过“宅”经历的学生表示学习生活受挫不知如何应对,从而选择逃避现实。还有一些学生对未来的职场生涯充满迷茫,不愿脱离父母和教师的庇护,面对竞争压力采取“宅居”逃离现实的态度。第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宅”现象产生的原因调查中,11.07%的学生认为是性格内向而怯于与人交往导致,30.63%的学生则认为是独生子女缺乏人际关系处理经验。当代的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我行我素,容易被班级、寝室、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等学生小集体所排斥。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内向,进入高职学习阶段在新环境里迟迟不敢大方地与同学交往。这两类学生都会因人际关系不畅,逐渐发展到不愿与人交往,偏爱“宅”在寝室。第三,自律观念差及沉迷网络。调查数据显示,有45.02%的学生内心迷茫,自制力缺乏,自律观念差,容易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65.02%的学生“宅”在寝室多数时间用于上网。“宅居”在寝室的学生中,有高达91.63%的人上网只是打游戏、追电视剧和聊
  天。“网虫”们沉迷于网络娱乐生活而养成了惰性,整日“宅”于寝室,不愿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第四,专业课程与校园活动无法满足学生需要。调查数据表明,“宅”现象产生的原因,有13.28%的学生认为是学校课程和老师无趣,有34.32%的学生认为是校园活动不够丰富。部分学生因为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而逃课“宅”在寝室。校园活动也存在大一积极参加,大二失去兴趣,大三无动于衷的恶性循环。这些现象值得高职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职学生“宅”现象的作用分析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宅”现象的积极作用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常采用硬性手段,通过灌输教育、适度的批评和处罚以及专门监督迫使学生在短期内服从,矫正其行为。其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教育效果产生周期快,在处理学生“宅”现象中的突发问题上迅速有效,可以有力阻止突发问题的扩大和加深。从一线思政教师的实践反馈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手段在针对学生中“入宅”不深、宅龄较短、荣誉感较强的群体实施效果明显。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宅”现象的消极作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应对“宅”现象时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1)教师的传统观念导致“宅生”多存在偏见和歧视,教育过程容易受到学生抵制。表现为教师居高临下,先入为主的教育观念,命令式的教育手段,导致教育内容很难内化为学生内心的正确观念;(2)教师仅仅矫正学生“宅”行为本身,未能规划好学生“出宅”后的心态和平台。教师在告知学生“宅”行为带来的危害和消极影响后,如果没有帮助学生适应高职教育阶段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特点,没有让学生对高职生活树立足够信心,那么学生即使“出宅”后也会因找不到心理和现实寄托,重回“宅”生活;(3)现实教育手段和方法比较成熟,但对学生网络虚拟世界的教育成了短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对学生校园环境中现实行为的规范,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局限于校园环境中,未延伸到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因此 在解决学生“宅”现象中常见的网络依赖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三 应对高职学生“宅”现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1.思政教师应树立科学观念,以耐心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对“宅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有“宅”倾向的学生,思政教师不应歧视和排斥,在充分了解学生“宅”的原因和程度的基础上,再实施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里,思政教师往往采取联络家长、班主任、寝室楼长等学生监护人员,多头围堵,严防死守,通过现实施加压力和剥夺机会,迫使学生放弃“宅”行为。然而,最后的教育效果总是事与愿违。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结果,除了与外部事件等刺激有关外,往往与个人的情感、情绪、认知有着密切联系。思政教师如果不耐心地主动去与“宅生”交流,进而了解学生“宅”的内因,明确学生内心真实的需求,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2.增强“宅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鼓励学生的点滴成就,引导他们尽快走出“宅区”
  调查显示经历过“宅”现象的学生中,有84.73%的学生认为心理上存在学习和就业带来的压力,23.15%的学生认为压力较大,10.84%的学生认为压力非常大。通过访谈发现,不论是选择压力较大或者压力很大的学生几乎都属于“宅”的程度较严重的范围。访谈的“宅生”中,一半以上认为自己成绩平平,没有特长和才艺,不受同学们注意,因此自身的学习动机不强,有着不同程度、或长或短的“宅”经历。因此,思政教师在日常教育中需要重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早日走出寝室找到现实中展现自我的舞台。
  3.现实教育与网络沟通两手都要抓,扮演好学生的师长与朋友双重角色
  思政教师应把握好师长与朋友的双重角色。(1)师长角色:对“宅生”的现实教育中,师生身份是客观存在的,难以逾越。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需要以诚相待,尊重学生,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关怀理解他,耐心细致地与学生沟通,逐渐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不可滥施处罚,即使对违纪学生实施必要的处罚时也应有理有据,提前告知学生。因为处罚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本身,而是一种教育手段,绝不可诱导学生认错或者出尔反尔加大处罚力度,否则会使“宅生”们对思政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愈加排斥。(2)朋友角色: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政教师也应抢占网络社会的教育高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抓手。思政教师应熟悉地运用QQ、YY、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工具,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流,建立起平等的朋友关系。许多“宅生”习惯于网络社交,摆脱现实师生身份带来的紧张与压力后,在网络上与教师沟通起来更加顺畅。思政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为“宅生”们提供有用的生活和学习建议,分享师生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引导学生加入社团、兴趣小组等校园团体,帮助他们融入现实校园的人际圈,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帮助“宅生”们多多走出“宅”门,逐渐摆脱“宅”的生活方式。  
  4.关键是增强学生的自律观念,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宅生”彻底出“宅”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教育内容进行内化,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自律观念,掌握自我管理能力,“宅生”才能真正彻底地主动出“宅”。调查中,48.28%的学生表示对“宅”生活和环境比较依赖,说明这些学生已经对“宅”生活产生了惯性,适应了“宅”的生活方式。这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意志薄弱,受挫能力不强,生活态度消极,自理能力较差,究其原因常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思政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形成和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思政教师在对宅龄较长、依赖心理严重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充分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巧,帮助学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恢复学生的正常社会生活,使其最后能自己出“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crjy/5187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