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国内高校基金会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少高校基金会管理者仍以筹措资金作为发展教育基金会的出发点,各高校教育基金会无一不谈筹资渠道与外界的法律保障,纯粹的以资助项目推动筹资,发展服务社会的循环慈善理念还处于萌芽状态。高校筹措到了资金如何使用,如何将其与人文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如何通过资金服务达到高校教育的特定目标,这些深层次的研究还是空白,因此对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的研究是目前迫切且实际的问题。所谓基金会项目是指捐资者为某项特定目标而设立的,对捐赠项目的分类标准有两种,根据捐赠者的意愿,捐赠项目分为指定用途和非指定用途捐赠、冠名捐赠和非冠名捐赠。
1 国内外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的现状
国内各高校的教育基金会均为独立法人机构,基金会理事会负责项目的运行与管理,基金会项目管理一般分为项目的筹划与设立、宣传与推介、运行与监督、通报与总结。各基金会对自身的项目管理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对项目的设定也成为项目发展的基础与重要环节。例如,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领域包括奖助学金、励学金、研究基金、人才基金、校园建设、社会公益等,基金会对捐赠数额较大者设立纪念物或刻碑纪念或聘为基金会理事;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捐赠项目有400余项,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人才引进基金、奖助学金、国际交流奖学金、学科建设、资助校园文化以及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基金等,有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捐赠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很多企业家都选择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社会,捐赠方式主要是建立个人专项基金,委托专门的资产管理中介机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捐赠工作的具体操作。美国各大学基金会每年接受上千亿美元的捐款,根据美国基金会中心的资料统计,2008年,美国公墓金会的公益支出中,用于教育的为23%,成为第二大公益支出领域。这些来自民间的支持对美国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美国大学也极其重视募捐工作,劝募活动是学校对外工作的重心,除了高度规范和专业化的组织机构以外,各大学还纷纷设立各类捐赠项目,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荣誉奖励。佛罗里达大学设立了多种捐赠项目及荣誉称号,包括:校董会(最少10万美元或50万遗赠以及保险)、遗赠荣誉团体(遗赠1万美元即可成为会员,10万以上即可成为杰出会员)、1853荣誉团体(固定年度捐赠者100美元以上)、忠诚基金等小额捐赠。美国大学与企业建立了广泛的科研资助项目,但一般的基础科学研究周期长、耗资大,难以见效,甚至不见成效,一般企业不敢冒这个风险。实用研究周期短、省经费、见效快,往往更容易获得企业界的资助。为获得企业界的资助,大学基金会一方面向企业靠拢,选择实用研究课题项目或接受企业的应用委托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使企业认识到资助基础研究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利益。
综合来说,国内外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的项目设立多集中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资助项目,它主要是通过号召社会各界优质资源采取全额、部分捐款或者冠名等方式来捐建教学科研建筑,其目的就是通过提高高校的基础硬件设施,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二是人才引进项目是通过设立各种讲座教授基金和人才培养基金,以请进高层次人才授课讲座为基础,同时吸引、稳定、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三是奖助学金项目,旨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成长,主要由社会各界人士和校友以现金的方式进行捐赠。四是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其目的是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以资助学生教师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为载体的活动方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学科建设发展项目,以支持学校更新教学和科研设施,扶植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课程的建设,致力各种学术研究,为社会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六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多是以资助多项学生社团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实施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提升校园内涵,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一些支持社会公益活动,资助慈善公益事业的项目等。这些项目的设立大多是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在原先捐资助学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捐赠者意愿,或为捐赠出资者量身定做的基金会项目。运行较好的教育基金会,都会有专人进行项目研究与探索,根据社会经济动向,国际捐助先进理念,制定符合实际、便于推广的资助项目。
2 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谈及教育基金会难免涉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捐赠,值得我们借鉴的并不是其基金账户上飞涨的捐赠资金数目,更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教育捐赠的服务理念,关注其将资金与慈善的有效结合与回馈体系以及基金会为潜在捐赠者提供的项目产品。
2.1 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国内大部分教育基金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组织单一,多数高校还依托校友会、校董事会办公室或校内其他部门代为管理,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机构。从业者多为身兼数职,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操作团队,对国家政策把握,市场信息收集等缺乏精细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在高等学校行政管辖,管理人员多为学校内部人员,竞争机制远不如社会慈善机构的基金会,造成项目设定单一、资助活动缺乏等现象。多数基金会项目仅限于奖助学金和基本建设的捐赠,缺乏多样性;缺乏系统和具体的中长期计划,项目设置没有连贯性和互通性,缺乏有组织的长期的项目捐赠;专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资金运作管理人才和法律人才。
2.2 基金会项目管理机制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教育基金会成立发展超过20余年,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全国基金会资助比例中,北大、清华、浙大等几所高校基金会份额占据80%以上。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基金会关注度仍比较低。高等教育基金会基本上都是非公募型基金会,对外宣传工作不广泛、社会影响力低,也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项目品牌;二是国家对各类教育基金会支持力度不一。教育部直属院校的教育基金会受到配比资金等政策支持,其发展受到学校内外的重视,地方级院校的基金会没有获得行政机关的政策支持,并且在同等条件下申报、验资、办理免税资格等都受到一定限制,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地方级高校基金会的发展;三是教育基金会在高校内部支持与关注也有巨大差别。国家对高等学校投入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远超社会募集资金,所以不少高等院校并不注重基金会建设,甚至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立基金会,成立的基金会也由于没有相关政策保障而发展停滞不前。
3 优化基金会项目管理的对策
3.1 以学校内部需求为出发点,提升基金会项目设定水平。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资助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基金会管理者应以高校自身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影响长远发展的目标为原则,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精心设定符合慈善事业标准、有助于帮助受益者完成既定任务的项目,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积极调动多方积极性,争取广泛支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结合自身实际,有重点的完成筹资项目,合理设置捐赠项目,实现专项基金运作的良性循环。筹资类别目标应以资金支持为主,图书、设备、房产等及其他财产为相互补充,多渠道服务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3.2 优化项目实现的途径,加强项目实现的过程管理。设定项目获得资助后,高校应与基金会产生联动的管理机制,建章立制,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并加强对各类捐赠项目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优化内部管理,制定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章程办事,对基金会发展和重大问题进行民主研究和决策。向外争取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优惠,以互惠互利方式吸引更多海内外捐赠,营造良好的捐赠氛围。
3.3 注重项目的宣传与推广。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公信力能够为基金会的募捐和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基金会应以“扩大基金会知名度、提升基金会社会形象”作为突破口,广泛宣传、重点推介,让社会各界及学校内部充分认识基金会、了解基金会及资助项目,广泛寻求理解、支持和合作。可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开展有主题、有计划的宣传活动,借助大型活动推介宣传,树立基金会良好社会形象,实施以品牌项目带动募捐的策略。
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任重道远,却是国家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的一种有益尝试,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普遍存在,政府、高校、个人都是捐赠制度的受益者。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资助学功能也并非其最终价值,鼓励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建立循环式的社会慈善事业,引导受助者树立诚信人生的理念,这些人文价值是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的深层次精髓。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