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逐步深入,会展业作为商品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会展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自改革开放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会展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却未能跟上会展业发展的步调。大多数高校对于会展人才的培养也不尽如人意,不管是课程的设置还是社会实践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换言之,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会展人才与市场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在就业之后并不能直接上手还需要企业的二次培训。因此对高校会展人才的培养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深度不够。到目前为止全国大概有180多所高校设置会展专业,但是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会展人才的培养仍旧处于摸索阶段。首先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据了解高校会展课程大多是会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课程的设置少之又少,可见高校多重视理论的灌输并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了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适合企业的需求,只懂得理论知识缺乏实战经验。多数企业不愿意录取刚毕业没有社会经验的会展人才,这无不源于高校对于会展人才培养的缺失,课程深度不够。
(二)会展人才供需双方标准不一致。目前好多高校基于会展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从就业的反馈情况来看依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高校与企业对于会展人才的要求标准不一致。高校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将自己的学生定位于会展业务的管理或者策划而不是进行一线的实践。这就使得高校的改革不立足实践,也就是说高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课程的调整而是进行拍脑门式的想当然的改革。然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关注知识结构与能力的结合,不仅仅是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企业更希望自己的员工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对于工作中得细节能够进行很好地把控。双方对于会展人才的标准不一致导致了会展人才对接的问题,长此以往最终吃亏的还是学生。
(三)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多数为非科班出身。优秀的师资团队是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会展专业的老师都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中转型过来的,不仅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类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虽然与会展相关但是其课程的实施依然是基于前专业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会展教学,也就是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时候其教授的内容依然离不开前专业的思路束缚,这就导致老师并不能真正的把会展专业的精髓授予学生。
三、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改革课程,加大实践类课程比例。实践是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以致用的关键。这就要求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理论课程以外还要有相当比例的实践课程。只有理论课程的话学生只会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考试过后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就会忘掉大半。只有合理地设置实践课程才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比如天津商业大学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具有一定水准的会展职业技能比赛,还鼓励学生在校内办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对话企业,共同促进会展人才培养。供需双方对于会展人才的双重标准是造成会展人才培养难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进行校企对话十分必要,可以以研讨会的形式校方领导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出席,校方将自己的会展人才培养方案分享给企业,企业也可以坦诚不公的将自己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告之校方,双方可以就两方对于会展人才定位的偏差进行探讨。对于企业而言,可以从中了解到高校对于会展人才的定位以及会展人才在哪些方面存在优势与劣势以便以后对会展专业学生进行合理地岗位安排。对于高校而言,学校的职责就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就业之路上少走弯路。说到底高校就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所以在校企对话上高校应该充分参考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地课程改革。在校企对话中最重要的是双方真诚对话,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然后将改革切实的付诸实践,而不是敷衍了事依旧各自闭门造车。
(三)扩充师资,切实提高教师素养。我国会展教育业起步较晚,在师资方面可以说是严重缺乏。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也关系到会展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对在职教师的再培训。针对在职会展专业非科班出身的教师以学校为单位设立在职教师再培训基地,定期对其专业知识、教学水平进行考核,教师之间进行课程授课的讨论,分享心得,严厉禁止教师对于知识还是一知半解的状态就对学生进行授课。再次,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引进外来师资,可以聘任企业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授课向学生讲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只有企业的专职人员才真正地深入到实践中去,才更深的了解当前的行业信息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将实践课程交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教师共同完成。这样即兼顾了实践课程与真正的企业实践的一致性又提高了在职教师对于实践课程把控的准确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