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持续推进,以及社会就业市场、大学生自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大学生人数在激增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就业难度逐年加大,一部分具备劳动能力、渴望就业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题,需要以高校职业指导教育为抓手,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多做文章。
一、职业指导与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职业指导泛指以学生和成人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就业为根本目标,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高校职业指导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以社会人才供求为主要依据,在结合用人单位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研访谈、心理素质测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针对大学生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及其职业发展等内容,为大学生提供翔实的咨询、指导和帮助。有效的开展职业指导能够促进大学生提前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人才需求动态,了解有关人事劳动政策的法律法规,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促进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指竞职人员为了获得就业机会、维持就业状态并在工作中有所发展而必须具备的一系列技能与能力的总和,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其就业竞争力首先体现在说、写、做三方面,能说、善写、会做是其立身职场的基本条件,是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要求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当前的就业市场及岗位需求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趋于多样化,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对求职者基本表达能力和一定的事务处理能力的考查。其次,团队协作与协调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分工的精细化,“英雄淡出、团队胜出”越来越成为人才市场竞争的优选趋势,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与协调能力。再次,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内容。开阔视野、吐故纳新、终身学习,勤于治学、精益求精、学有所长,能够有效地保持强劲的竞争优势并实现开拓创新,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优选要素。
二、加强职业指导与提升就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加强职业指导与提升就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职业指导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职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教育实践平台。高校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等职业指导课程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职业理想,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养成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掌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创业孵化园等组织并推进在校大学生实训、见习、挂职锻炼、自主创业,促进大学生在职场演练与锤炼中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服务自助平台。职业指导通过测评服务、咨询服务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测评服务即指导并协助大学生运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对职业价值观、职业倾向、职业能力水平等进行测定,实现全面、理性、科学地自我认知,进而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模式。咨询服务即针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在指导大学生分析自身条件和发展机会的基础上,提供心理激励,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激发大学生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职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管理自治平台。为确保职业指导富有成效,高校必须通过规范有序的组织工作,高度重视职业指导教育,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如:指导大学生制定个人就业竞争力培养计划,定期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状况进行考核,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评估反馈意见,指导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订就业竞争力培养目标和措施等[1],切实推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2.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职业指导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内容
一方面,高校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具有目标的一致性。高校职业指导的根本任务是有效培养并持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开展职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必要的服务和管理,最终帮助大学生完成就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则直接以提升就业能力、服务就业、促进就业为根本指向。大学生在有效的职业指导中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进而实现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现实需求成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具有提升技能、促进就业的鲜明的导向性特征,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职业指导的方向与内容,即高校职业指导应该紧密关注学生发展与就业。同时,高校职业指导又不应仅仅停留在关注毕业生就业层面,需要从大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其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正来自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现实需求之中。
三、以强化职业指导为抓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施策略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与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加强职业指导,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尤为必要。笔者认为,可以从把握个性化和全程化两大基本原则着手,通过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质与能力等指导内容,从机构、人员、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组织机制,在加强职业指导中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1.把握工作原则
纵观我国高校现行的职业指导大都存在重普及性、轻个性化,重阶段性、轻全程化等弊端,导致我国高校现行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够,实效性不强。职业指导必须始终把握个性化原则和全程化原则两大基本原则。个性化原则要求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时必须关注并尊重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自身条件,在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其制定发展方案,并为每一名大学生提供切合自身实际的择业指导服务,即畅行“定制”职业指导。全程化原则要求高校职业指导覆盖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全程,将学生的阶段性发展需要与长期的职业目标有机串联,一以贯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2.强化指导内容
一直以来,高校比较注重毕业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而对大学生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首先要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简言之就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用高效行动去实现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自我认知辅导、职业环境探索辅导、职业定位和目标确定辅导、生涯发展计划制定与实施辅导、生涯规划的反馈评估辅导等[2]。其次要强化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涵盖了专业知识的积累、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内容。再次,高校职业指导应该依据年级发展特征,知道内容有所偏重。如低年级需要强化环境适应、专业认识方面的指导,做好职业发展引领,提前透析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成果,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职业素质与能力;高年级需要重点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求职心理、求职材料制作及应试技巧的指导与模拟演练等。
3.完善组织机制
健全的机构体系、稳定的工作队伍、科学的工作制度有利于顺畅开展职业指导并提高指导效能。首先,就组织机构而言,目前各高校都设立了学校一级的就业指导中心,但是普遍缺乏院系一级的职业指导机构,从而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在院系层级的实施参差不齐,甚至有所缺失。因此,高校应全面加强院系层级的职业指导机构建设,设置专岗,健全校―院联动的机构体系,以确保职业指导畅行、高效。其次,从目前高校中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来看,他们多数是各院系的辅导员,这些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忙于千头万绪,难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职业指导中来,加上这支队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直接导致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必要的衔接性。因此,高校应重视打造专职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再次,高校应重视并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制度的科学设立与有效实施。如设立人才引入与竞聘制度,从源头上选优、配足职业指导师资;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高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化培训,构建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掌握熟练的职业指导工作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好其作用”[3];实施绩效考核,等等。通过健全各种制度,吸引人,鞭策人,留住人,激发人,打造出一支专职化、专家化的爱岗敬业的职业指导队伍,促进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效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5882.html上一篇:高校学生宿舍学风建设之管见
下一篇: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