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明提升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大学而言,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等教育。创业有两类:一类是生存型的,一类属于成长型的,各类群体都有可能创造出成长型的企业,但真正最有能力、最有潜力创造成长型企业的还是大学生等知识群体。
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创历史新高。在此情况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近日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提出,我国将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使大学生创业的规模、比例继续得到扩大和提高,力争实现2014―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然而,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个至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个至30个,而我国仅有11.66个。其中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笔者以海南省高校为例,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对海南省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一、高校创业教育概述
(一)高校创业教育起源与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或Enterprise Education)。创业教育本身就是让学生通过调理完善相应的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与意识,使学生具有开创性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下一步创业具有相匹配的能力,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真正意义所在。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帷幕。此后高校纷纷开始探索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进入认知和探索阶段。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创业教育试点座谈会”,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会后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进入策划和实践阶段。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这进一步论证了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搞好创业教育,生产出高素质的创业者,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进行科学调研,统筹利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力度,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与帮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创业。
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大学期间或毕业后有创业意愿的文、理、工、医类的学生分别占36.5%、14.1%、42.2%、7.2%。并且男生有创业意愿的比例为76.3%,而女生仅占23.7%。此外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较大影响。相对来说,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亲属有创业背景的学生创业意愿较强。这与创业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有资金,或者通过家人或者朋友这种筹备获得有很大的关系。从调查和访谈得出,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对创业影响较大”的只占23.9%,大多数学生认为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认为学校对创业理论和大学生创业鼓励政策富有成效的学生比例不足10%,他们希望掌握更多的与创业相关的知识,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实务等,并通过创业培训、创业体验和实践活动获取信息,掌握创业的操作技能。高校创业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而发达国家可达到20%―30%。出现这种大差距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宣传性教育阶段,实践教育未落实。
我国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思维过于标准化,正在丧失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另一方面,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高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其创业观念的培养。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但毕业生中,较多人选择考研,毕业考取国家公务员等出路,愿意自主创业的依旧寥寥无几。没有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创业教育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还仅限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层面,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创业教育无法落实。 (二)利用政策支持不充分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做足了文章: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简化反担保手续,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吸纳大学生较多的初创企业。
政策措施出台后,要让其真正落地并发挥最大效果,需人社、工商、税务等各部门加强合作,着重提升就业服务的效率。同时,还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学毕业生了解国家的支持政策。没有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创业教育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还仅限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层面,直接导致了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的忽视,使得政策支持的鼓励效果实现大打折扣,更甚的是选择创业的学生也未能申请享受到相应的优惠,不利于政策的落实。
(三)创业实践训练模式的不足
1.硬件设施要求有待提升。由于创业实训要求与现实的工作环境对接,往往需要专门的实训场地,按照商业办公格局进行布置,并配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目前创业实训模拟公司项目的越来越多,硬件设施投入高校一时难以完成,地方政府在此的投入也相对有限。
2.创业实训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创业实训平台主要模拟了生产交换过程中的商业贸易、支付与分配环节,生产、物流等环节的模拟技术问题尚未最终完善,使得农业、制造业等创业项目难以完整地实施模拟经营。另外,由于不少服务项目产品无法模拟现实的经营场景,不能得到正确客观的评价,也会影响了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3.模拟公司规模有待提升。模拟公司的数量、类型和活跃度对于创业实训平台效用的发挥所产生的是规模效应。由于创业实训工作启动不久,高校大学生在平台上创建的模拟公司数量相对较少、交易较为简单,为此实训平台已经专门对接真实企业,只是设置了万能母版公司来解决这一问题。
4.实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创业实训过程实质上是一门系统学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来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不断地归纳、融合、精简和提升,由于创业实训在高校只被作为创业培训的有效延伸和实践模式来采用,往往与其他创业培训项目不能很好对接,因此学生在创业体系培训受到影响。
三、高校创业教育对策
(一)推动政府对创业实训财政投入
在“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政策背景下,要大力争取让创业实训与其他企业实训项目一样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创业实训与职业技能实训相比有其特殊性,它更多是在集合所有类型企业共性的公共平台上进行实践,难以针对某一具体行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训练,也难以依托现有的企业生产场地资源来开展实训工作,而是要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培训机构和院校来建立一批实训场地,或者尽量发掘创业园、写字楼等闲置的场地资源,这些仅靠市场力量无法解决,需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进行培育和引导。
(二)增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
增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首先要建立健全师资储备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走兼职与专职相结合,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由企业家、培训师等专业人士担任创业实训的讲师,注重实岗指导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其次,学校可以将创业实训纳入学校必选修课、实践课程体系,或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兼容,面向所有学生(一般为大一至大三学生)开放,而不是仅仅作为大四就业指导一笔带过。提供创业(就业)意识教育、公司经营实操体验和基本职业能力培养,既体现了模拟公司实践性、职业化、国际化等特色,又融合经济、管理、外语等多学科教学元素。从而逐步将创业教育导入高校的正规化教育体系。
(三)完善创业实训体系
模拟公司创业实训技术要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还要与高校实际相结合,探寻符合中国市场的创业实训实践和理论体系。将创业实训与其他创业课程、培训项目能、高校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有机结合;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就业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相融合,形成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与MBA教学等应用型教育层次互补的理论体系,成为建立我国创业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