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定义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随着高等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青年教师在教学与工作中成为高校多角度、全方位发展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高校建设一支教学水平过硬、人文素养一流的教师队伍,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要加强师德建设,不仅有利于高校师资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一、教师师德的含义与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意义
(一)教师师德的含义
“高校教师师德是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1]。师德首先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求青年教师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要求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对照、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客观的实践活动;其次是一种静态的行为,要求青年教师达到社会基本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等;三是要求我们遵守学术道德,抄袭、剽窃、作假等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也同样有损于师德。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
古语有云:“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水平的高低已经上升至民族甚至国家的兴衰层面,故而,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关乎着高校未来发展的走向、国家强盛与否的未来。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主体,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寻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事业。
(二)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2]教师的发展,关键在于师德。
首先,加强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把握“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核心,统筹和谐校园建设的各种教育要素,造就全面、自由、协调及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目标[3]。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和谐的人际关系、浓郁的学风、真挚的师生情感,有助于青年教师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和教书育人的使命。尽管说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能够促进教师在高校这个小社会中健康的成长。
第二,加强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的优秀与否,关乎着学校的发展,教师被赋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一位青年教师拥有高尚的品格,教学热情浓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具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作用。
第三,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通过工作后的再教育,有助于让青年教师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得教师这个职业成为其终身事业。加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在教学观念、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方法、教育创新能力上全部过关,进而为社会、民族、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青年教师师德的现状
青年教师的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丰富的知识与能力。青年教师通过近二十年的学习,知识的更新速度与知识的储备是丰富的,教书的能力是随着工作的不断展开与推进而积累与展现的,而师德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展现的,也是最容易改正和发展的。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教师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追求,但是一小部分落后分子不进步、不作为的思想腐蚀着我们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缺乏敬业精神。教师具有教师育人的职责,对教育事业的正确理解和坚定信念往往是支撑他们忠实履行自身职责的基础,是教师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原动力,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扩大,课时不断增多,教师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指导。更有一些教师,盲目地追求项目以及经费,对自己的教学职责出现倦怠的思想,使得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节。
第二,为人师表意识薄弱。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号令不从”,意思是为人师表,要身正为范;言行不一致,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思想更接近于当代大学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部分青年教师,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会出现工作态度不认真,治学不够严谨,论文剽窃等现象,这些负能量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并会影响教学教育的质量。
第三,缺乏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如今的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就是高学历人群,拿着自己奋斗20年的名牌大学毕业证、学位证,带着“高学历、高认证、高技术”的光环,难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膨胀,认为自己比老教师学历高,思想前卫,知识丰富、教学技术先进,而忽视了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知识的积累、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因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膨胀,出现了单打独斗和闭门造车的现象,屡次缺席集体备课和各种大型、小型的学术会议,不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讨论,孤傲自赏。不但缺乏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精神,为了某些利益甚至出现大打出手、互相拆台的行为,不仅有悖于集体主义,甚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相左右,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集体利益受损害。 第四,关爱学生的品质下降。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诲人不倦要有一颗父母心,像父母关爱孩子般关爱学生,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随着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现象的明显增多,教师更关注于自己的事业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爱。很多人将教师比喻为园丁,故而园丁既要对花园的花花草草施肥灌溉也要修剪枝叶,让花草们茁壮成长。如今的大学生,思想前卫,身上带着独生子女的娇气,带着看破红尘的豪气,带着与哥们相处的义气,当然也有被社会腐蚀的不良习气,因此青年教师作为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共鸣者,要关爱学生和理解学生,具有批评学生的诚心、教育学生的耐心、传授知识的真心和听取意见的虚心。
三、解决青年教师师德问题的对策
面对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工作已经势在必行,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首先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科学的方法教育人,让青年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教师的职责与义务;其次,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最后,青年教师要在老教师的带领下了解高校的历史文化与优良传统,通过不断的实践将学校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展。
第二,完善青年教师的奖励制度。合理有效的激励标准有利于推进青年教师个体的业务能力,使师德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竞争激励制度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发现并实现自身价值,把加强师德修养变为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不公正的激励带来的负面影响。合理的激励制度构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助于青年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与科研等任务,为学生做好榜样,实现育人的效果。
第三,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也包括与现实社会的人文关系,比如仪器设备先进的科研环境、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学习环境、用餐环境、居住环境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进而促进师德建设。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精神层面师德培养的完成,需要物质层面的奖励制度,进而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吻合。青年教师要面对教学、科研、学历及职称评定等压力,又要面对可支配收入较低、各种支出较大的“房子、车子、票子”的生活压力。学校各级领导要关心、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进而提升幸福指数。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新鲜血液,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在教学实践与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中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品质,坚定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理想,在老教师的传、帮、带的帮助下,在青年教师自己的努力奋斗下,完满地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并且使个人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有助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甚至是社会教育环境的构建,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对青年教师的师德进行培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6156.html下一篇: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