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05-02

  前言

  民办及公办高校一样,肩负着为社会建设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及渠道的独特性,使得其在自身发展中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办学形式等均与公办学校有所差别。因此,民办院校所实行的德育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也应针对民办高校的实际状况来制定。

  一、德育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概述

  1.德育教育概述

  从广义角度上看,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具有明确计划及实现目标的对社会成员实施教育活动,其所包含的范围为政治、思想及道德。而不同的德育教育类别为:社会、社区、学校及家庭等德育教育。而从狭义的角度上看,德育教育即指学校德育教育。学校德育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依照一定的社会、阶级要求,具有明确计划、目的的对受教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促使受教者获取到积极方面的认识、实践经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简单而言,德育教育即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者品德进行科学培养。

  2.创新人才培养概述

  首先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注意对其相关必备要素的培养,如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等。创新能力即指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而创新人格即指对于某件事物具有强烈的追求、探索欲望,且不达目的势不放手的品质。创新思维则是指具有独到、敏锐的目光,思维较为发散、独特化。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创新人格极为重要,属于基本的创新要素,之后则是思维、能力。

  在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时,需明确应该如何实行创新培养活动,为何要进行创新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及价值均是需着重关注的问题[1]。一个世界观及方法论能够实现完美融合的新时代创新人才,才是现代社会建设发展急需的创新人才。

  二、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及科学策略

  1.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问题

  1.1 民办高校德育机构及制度亟待健全完善

  现今社会对于民办高校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民办高校在实行德育教育时,政策方面的支持较为薄弱。加上一些民办高校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度较低,因此在人员指派、投入经费方面都较不上心,无法得到基本的保障。德育教育工作所涉及到的业务范围极广,行政命令较多,相关工作人员的临时任务较重。致使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无法做到事事兼顾,德育工作措施不力。另外,德育教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并获取到极佳效果的,而是具有长期性,且其见效较为缓慢,因此很难得到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1.2 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广东民办高校的主要特点为发展快,规模大。近些年来,各高校都实行了扩招政策,民办高校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加大,其所接收的生源彼此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环境优越,自身观念也较为市场化,通常会用金钱来衡量事物。而有些学生来自于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学生学习也极为用功[2]。总而言之便是,在民办高校中会存在接受良好教育的优等生,也会存在着具有不良习惯的个别学生。校内学生多种多样,彼此之间存在差异较大,使得德育教育工作难度极大。

  1.3 德育师资团队力量不足

  大部分的民办高校成立时间较晚,其起点较低。与公办院校相比,在经费保障、影响力上均处在劣势,在人才的引进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民办高校师资团队力量较弱,人员偏少,无法获取到较大的凝聚力。另外,一些民办高校对于德育教育人员的管理与公立院校相比较为松散,高校学生的商品化意识较强,一支专业且稳固的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团队始终无法组成。

  2.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科学策略

  2.1 加强教育制度的健全完善

  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学生自身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自觉性较低[3]。如果仅仅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纯的思政教育是无法获取到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的。因此,民办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教育制度的健全完善,严格规范化的进行学籍管理、考试制度、奖惩制度建立。对于一些优秀学生也可给予一些取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对于违规学生则采取严格的惩罚处理。只有这样,校内学生的道德、行为才能够得到极为严格有效的规范 ,民办高校工作实效性才能提升。

  2.2 充实民办高校德育教育队伍

  第一,由于民办高校中的德育教育人员主体为一些辅导员、党团干部、思政老师等。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高校可充分利用人员编制较为灵活化的特点,积极吸收一些对德育工作具有较高热情度的人员,使其成为德育教育师资团队中的一员。与此同时,全面加强对德育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以一个优良的政治素质及道德涵养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对党团组织在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中具有的独特政治优势进行科学且充分的发挥,尽可能的加大学生中党员的发展比例,尽快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贯彻落实目标管理及责任化制度,全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第三,在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中,还需注意加强对校内学生的自我教育及日常行为管理。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于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等的积极自主性,促成其自我德育教育。

  2.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开展德育教育

  第一,积极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民办高校可利用学校广播进行科学发展观内容的宣传,以此帮助校内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时事动态。另外,运用开展知识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学生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兴趣,对其进行正面化的德育教育。   第二,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及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充分展现大学生的优良精神风貌[4]。如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便在校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校内辅导员走上《形势与政策》课程讲台,紧密结合现今学生较为关注的一些时政热点性问题,解答其疑问,为学生德育学习效果的增强提供帮助。与此同时,该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较为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红色合唱比赛;运用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党史、国情及党的工作政策,全面展示我国发展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前景,促使校内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以有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极为良好。

  三、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科学策略

  1.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1.1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较为滞后

  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限制、影响,在民办高校建设发展时,对于校内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学习较为看重,而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关注度较低。现今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促使一些民办高校开始注重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民办高校依旧存在过于看重专业知识传授、智能培养,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的关注较低,也未构建好一个基本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及方案。

  1.2 民办高校缺乏必要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在进行教育质量监管工作时,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管理较为看重,且其重点放置于教学方案、实施效果上。而对于学生的管理则较为看重其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考核。民办高校在其自身的建设发展中较为缺乏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评价体系。民办高校对于学生的考核指标与创新能力、素质之间的关联度较低。而针对一些专任教师、辅导员的业绩考核也缺乏了对其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关注度。

  1.3 教育资源紧缺阻碍创新人才培养

  现今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正在逐渐的扩大化,广东的一些民办高校更是如此[5]。在校学生的人数大量增加使得民办高校出现资源紧缺的状况。第一,大部分的民办高校教师数量较少,相关的教学、科研任务极为繁重,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及创新教育。第二,民办高校教育经费投入较少,校内的教育资源极为短缺,能够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必要设施较为缺失,从而致使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策略

  2.1 创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理念

  民办高校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时,首先需完全明确其核心的战略意义,在对自身发展优势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出一个有效、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创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需对以往将提升智力作为目标的教学观念进行科学改革,尽可能的培养出民办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思想、能力及素质等。着重注意强调智力及非智力有机结合的教育观念。另外,还需将以往从就业率、招生规模等方面进行教育质量衡量的观念转变过来,积极树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创新人才的质量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

  另外,在创新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工作中,还需将常规及个性化的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将促进校内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及尊重学生个性塑造相结合;将通才及专才教育相结合;将大众及精英教育相结合。以此帮助全面促进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创新、改革。促使各民办高校将以学生为根本作为自身的教学观念,满足现今社会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

  2.2 健全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第一,需对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监管工作进行改革,加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及素质的考核关注度。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监管工作的改革创新,主要是指对教学、考试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及资源优化处理。对于考试形式的改革也应注意体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尽可能的减少一些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加重对知识理解、灵活运用、实践创新的考核。

  第二,将实践作为基础加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民办高校在其自身的建设发展中,关于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定还需始终坚持实践检验的标准。现今人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大学生们所面对的就业挑战也越发严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可采用“一般考试+创新业绩”的方式进行学生甄选,并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其制定动态的人才培养计划,实行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离不开相关人才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时,需将实践状况作为基础进行动态评价,具体为:思想道德的多重评判+课程成绩(笔试及实践)+毕业论文及设计+实习创新业绩+平时创新业绩。

  2.3 采取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第一,校企合作培养。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五种:第一种,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企业内建立好专属的校企合作基地,此为实行长期合作的基础所在。第二种,为企业发展输送一批批优秀人才,以此作为增强双方合作的有利纽带。第三种,从企业招生,选取出一些极具创新能力、培养前途的员工。第四种,为企业攻关。此种方式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是校内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动力。第五种,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民办高校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时,可为企业提供一些管理、营销、策划等实质性服务。指派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领队,组织一些理论知识基础较好,创新意识较为强烈的学生参与进来。在专项服务中寻求一些创新计划,直接进行创新行动。

  第二,特殊培养,也指重点培养。主要是指从校内学生中选取一部分资质优良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所筛选的主要是一些应对能力偏强、基础扎实、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且创新意识极强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的培养重点应为其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开发增强。

  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民办高校,可以考虑进行专属创新班的增设。如果不具有必要的办班条件,可对少数学生采取一对一或是一对几的培养方式。不论是什么学校,其校内总是存在一些资质极佳的学生。究竟要如何及时发现、并对这些优秀学生进行培养才是关键所在。特殊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需从师资力量、学校资源、培养手段等多个方面入手,集合多方力量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四、结语

  对于现代社会的建设发展而言,一股股优秀人才力量的输入必不可少。现今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其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加强,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在民办高校建设发展中,对于校内学生德育教育及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需着重关注的两大点问题。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现状问题进行着重分析研究,并制定采取一系列科学且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能够帮助更好的促进民办高校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633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