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是彰显教育智慧的立足点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角,离开人的参与,社会活动就不能正常的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进行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利益需求。作为特殊社会活动的高等教育,高校教师和学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两者在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复杂关系构成了教育问题。如果脱离了这一实际,教育问题的解决就无从下手,但又不能只强调两者中的某一个,必须促进两者统一发展。这就决定了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从高校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高校教师处于教育事业的顶层,其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这就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要有教育智慧,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关注学生个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要突显教师智慧和内涵
关于教育智慧,许多教育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在这里引用了《教育智慧引论》里关于教育智慧的论述:“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对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情境、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创造性的综合教育能力和教育艺术,它是教师毕生追求和努力达到的一种尊重生命、关注个性的独特的教育境界,是教育成功的活的灵魂。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教育智慧需要量化考核,在教育活动中切实从实际出发,一定要激励教师的教育机制,是作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要有目的性。对高校教师的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之一,能够较全面的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反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必须对教师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合理鉴定,其结果不仅是确定教师职称的评定、岗位轮换、薪资、奖惩等人事决策的客观依据,而且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培训的客观依据。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考核,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知道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便他们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改进工作方法,以达到适应当今高校发展的目标。
(二)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要办法可行、措施得当。高校教师工作有其独特性,具有高智能性与工作创新性特点,高校教师的教育发展需要追求高层次与多样化尖端,由于高校教师教育内容受其专业限制,整个教育过程必须尊重相互协作与相对独立的特点,针对目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以我为尊”的偏面观等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在对高校教师考核中,要从不同的视角提出关于合理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激励机制的思路,并遵照考核原则,确立考核的内容,参照教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拿出办法。坚持全面、客观、科学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评价指标权重的原则,坚持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从根本上激励和发展教师的职业潜能,突显高校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内涵,在实际考核操作中有效运行。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教育,其智慧具有多样性特点
高校教师的这种教育境界并不是高不可及,也没有一种固定的范式。每一位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中都蕴含着教育智慧,只是未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形成体系。高校教师要追求的就是让教育智慧由自发走向自觉,从经验走向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高校教师教育智慧也表现出多样性的动态特点。
(一)较高的综合评价。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广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人格。这是高校教师教育智慧的根系所在。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教育智慧,知识是教育智慧的基础,教育智慧是知识的提升,而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则是前两者所无法逾越的。高校教师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而在课堂下学生更倾向把于自己的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拥有了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学识,高校教师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在学生困惑时进行点拨,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不仅如此,高校教师精通专业知识才能够有科研的基础,才有可能取得科研成果。
拥有广博的学识,高校教师才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决策、组织、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即使在教学和科研上遇到困难,也能够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出色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高校教师教师教育智慧的初级表现是对专业知识合理地、恰当地、正确地、创造性地运用,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原有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在达到一定程度后,高校教师就会超越专业知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知识平台,达到非凡的教育境界。
(二)包含有丰富的情感。教育智慧不仅包括知识,更多的是高校教师在解决教育问题时,在面对学生时所表现的情感。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一个真正拥有教育智慧的高校教师是出自心底的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他们向学生倾注了爱心,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成长。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残障,却通晓5种语言,拥有14部著作,会骑马、游泳、滑雪、下棋。她的蜕变来源于她的教师萨利文,是萨利文用伟大的爱心、耐心和同情心指导海伦完成了这些艰巨的任务,萨利文用爱毕生陪伴着海伦。人们常说大爱无言,师爱就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就是对学生不计回报的大爱。这种情感给高校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教育情境中,引领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感悟知识的美,人世间的真、自然与社会的善;有智慧的高校教师发挥情感因素,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师生之间流淌真善美的情感,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三)双重价值性。高校教师教育智慧是实用性和价值性的完美统一。高校教师在认识教育世界和教师自己、在解决教育情境中的教育问题、教育事件时,所运用的综合品质就体现了教育智慧实用性这一特点。同时在这些过程中高校教师倾尽了自己的精力和情感,表达了高校教师对学生的爱、对职业的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这实际就是一种价值性。
(四)较强的实践性。高校教师的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是在繁复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认识教育生活,不断地探索,从而重塑和超越原有的教育知识,达到了从教育知识到教育智慧飞跃的一个过程。
(五)高度整合性。高校教师教育智慧是高校教师对高校中各种教育事物进行的高度综合、分析、判断、选择并付诸实践的产物,也是高校教师对高校中各种教育事物及其联系的不断地选择与整合的结果。因而高校教师教育智慧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系统化、复杂化的综合素养,是多要素的有机整合和创造性地应用。
四、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其智慧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高校教育现代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当今高等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高校办学,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力求全面推进高校教育的创新。
然而,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深入人心,但其取向价值观念不一,个别人对“以人为本”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
(一)“以人为本”高校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迎合大学生的天性,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说“不”字,生怕学生受打击,使所谓那些“天才”受夭折而埋没在教师的责怪里,对大学生的教育,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这种在没有原则性的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表现出的“尊重”和“赏识”,给一些本就潜力十足的学生引入了教育误区,这种放任自流的教育误人非浅。
(二)“以人为本”被曲解为无条件的满足学生的个性愿望,迁就和顺从学生,导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迁就,抑或是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而学生把这些任务大都理解为“应付学业”。试想:这种模式下的教育,何谈“以人为本”呢?
(三)所谓“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是“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教育“以人为本”,应该让师生在遵循规则、遵守纪律、尊重教育权益氛围下共同完成教育行为,确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这种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为了师生、尊重师生、依靠师生。
以人为本的高等学校的教育,就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就是在高校教育中,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为根本目标,以培养社会的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学校要把学生的专业培养作为全部工作的重点,“育人为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专业领域里深入探讨,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潜能、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真正把高校变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平台,把“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推向一个新台阶。
总结
探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教育智慧,重在改变高校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育理念,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向社会输送能动力较强的社会创造型人才,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高校教师把握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自身教育智慧,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改革的重大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7532.html上一篇: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论高校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