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校学报是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期刊,主要是以刊登学术文章为主,反映一定行业领域的科研动态,展现高校教学科研的成果,它具有学术性、从属性、内向性、综合性等特点,不同于社会上综合型刊物,也区别于科研院所高度专业化的学刊,有着独特的办刊原则和编辑模式[1]。如今,数字化出版发展已经成为出版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主方向,传统的高校学报的出版经营模式正在得到改变。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必须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工作如何推进,成为摆在高校学报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严峻课题。在高校学报目前既有危机,又有机遇的发展新形势下,更要对高校学报进行准确、合理定位,使其顺应期刊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环境中向着数字化方向,大力创新,健康发展,努力提升学报品牌影响力,提升高校知名度。
一、高校学术期刊现状调查
目前,我国现有高校学报5 000多种,其中大学学报共1 700种左右。高校学报在成果创新、服务社会、人才培养和交流学术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高校学报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高校学报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对于高校学报来说,在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学报到了该转型发展的时候了。纵观我国高校学报的发展,和其他类期刊相比,高校学报在数字化方面还是不占优势,只有部分名牌大学在数字化发展有所动作之外,其他学报的数字化发展还相对滞后,但大多数高校已经具备了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高校学报一般都保持着传统的出版方式和风格,固定的版面,具有固定的校对、排版、印刷等程序,而且一般出版历经周期较长,部分高校出版力量单薄,发行范围有限,交流渠道相对不多,专门订阅单位较少,多数学报经费更是不足,再加上网络媒体的日益流行,其受到关注的程度日益降低,更加限制了此类学报的发展空间。
2.多数学报编辑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施了网络查询和服务功能。目前大多数学报建有自己的网站或者在主办学校网站中建有学报的网页,有的还创办了网络期刊、电子期刊。目前大部分高校学报都已与知网、万方等合作进行网上出版,少数学报实现了优先数字出版,将审稿后待发表的稿件借助知网等数据库优先数字发表,以获得首发权,通过网络加快学报信息的传播,方便读者查询和检索,缩短发表周期。
3.高校学报数字化有待加强。我国高校学报数字出版在整体上还停留在传统期刊数字化阶段,在线出版的很少。学报独立创办的网站,格局上相仿,在信息的充实与更新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以致学术期刊信息资源匮乏,访问量小,而栏目多而杂,专业性不强,很难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阅读量受限。普通高校学报将学报定位在宣传上,只注重纸质出版,没有加强数字化出版,投放范围狭窄,与专业读者群失之交臂,没有发挥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的学报属性,制约了学报的整体发展,使学报的“窗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4.高校学报办刊理念需要更新,期刊需要准确定位。学报办刊理念是否能够创新、定位是否准确是学报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学报建设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持续地保持传统的学校思想,又要不断地调整办刊理念,发展创新,找准定位。重点大学学报因为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办刊经验丰富,部分已经是国际知名的期刊,学报可以走综合发展道路,而地方高校学报因起步晚、基础条件不好等原因,则需要依托地域和学科优势,以特色取胜,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5.未能有效利用网上采编系统。数字技术改变了高校学报的传统出版方式,如今,有条件的高校学报编辑部都实现了整个编辑流程的网络化程序,学报编辑部通过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完成接稿、送审、退修,将编辑从烦琐的编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稿件的编校质量上,节约了出版成本,提高了出版工作效率。但还未普及,还要注意扩大应用范围。
二、制约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因素
1.办刊体制的限制。由于高校自身管理体制的问题,学报的管理范围不明确,学报编辑部自主权太少,没有决策权,只能按期出版,学报受行政干预太多,改革发展之路曲折漫长,从而使期刊难以实现集约化经营、不能形成规模发展,导致期刊专业特色不明显,竞争力变弱。是否规范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报的发展。
2.主办方和经营者办刊理念不明确,对数字化出版重视不够。当前,高校主办的很多高校学报定位不太准确,按部就班地办刊,缺乏特色,办刊视野狭窄,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有高校学报的功能主要为本校教职工评职称服务,降低了期刊的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不利于期刊的转型与发展。在科技不断进步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编校质量,快速出版,提升效率,对高校学报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3.编校制度不严格。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导致优秀稿源外流。有些高校学报由于没有建立严格的校对制度,编校不分家,使得校对质量不过关。还有一些编辑,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基础不扎实,在审稿和校对时未能识别和去除文稿中的错误信息及不规范的地方,导致论文质量乃至期刊质量的下降。
4.交流范围有限。高校学报发行量偏小,影响了高校学报的传播效果。大多数高校学报每期印数均在1 000册左右,发行范围狭窄,发行量有限。这使得学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等,不利于学报发展。如果再没有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学报就名存实亡、流于形式了,被引频次不高,影响力不强,进而限制了学报的建设发展。 三、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策略
1.整体策划,准确定位。学术期刊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和国际学术出版的新趋势。“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总署将建立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建立覆盖主要学科领域的数字高校学报,建立多种高校学报单位的在线投稿、同行评议、出版与发布系统,鼓励传统高校学报与数字高校学报互动,推动高校学报数字化转型,这给高校学报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在学报办刊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加强交流,改变出版模式,增加名师、专业文章等以提升阅读点,提高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方式来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学报的定位不能盲目模仿,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评估,使期刊的栏目设置、学术内容等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特色鲜明。
2.高校领导层对学报的重视。从教育部评选的名刊、名栏涉及的大多数都是重点高校的学报就可以看出,学报的发展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学校重视学报,有足够的人力、财力支持,学报发展就快,凡是学校领导不重视的,其学报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学报的影响力和学校的影响力成正比,一般来说,名牌重点高校由于有重点学科、重大项目、资源雄厚等因素,学报的影响力就高于普通高校。
3.高校数字化程度提高调查。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都在逐步数据化,要提高学报自身有效价值,就要提高提供数据的有效性[2]。高校学报主办方应加强对数字出版的认识,在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间找好契合点,促进学报转型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各技术服务商和高校学报出版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大部分高校学报建设完成了期刊的网上引擎查询功能[3]。
4.建设特色栏目,提升学报知名度。特色栏目的建设与创新,是学报生命力延续的重要成分,也是学报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发展,作为高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高校学术期刊应适应学校转型的需求,适应学校的转型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创新发展。所以,作为高校,在学报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特色栏目的建设,不断创新发展,争取体现学校的特色专业和地区优势,彰显学报个性,提升学报的可读性和知名度。
5.坚持内容为王,加强学术吸引力。就高校学报来说,分为一般期刊和核心期刊,许多地方性高校学报都是国内公开发行的一般期刊,在征集专业优质稿源上,动力不足。稿源是期刊的生命,是期刊质量得到保证的第一要素,所以积极争取优秀稿件是学报学术品位提升的重要保证。
6.强化编辑意识,提高业务素质。提升编辑部的编辑水平和信息化能力。传统编辑一定要强化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学者型、研究型编辑,加强培养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和管理经验,锻炼敏锐的政治、学术洞察力,精益求精地办好高校学报;同时要密切关注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努力熟悉新的数字出版技术,紧跟时代步伐,将自己塑造成为既熟悉传统出版编辑,又懂现代数字化出版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四、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的学术期刊数字化体系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如今个性化出版、即时出版、远程出版等多种形式的出版形式,已经正在尝试中,并且将会普及。高校学报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办刊者可探索研究我国数字学术期刊建设有针对性的特色战略,对已有资源进行重组、优化,做好整体策划,加快转型,构建出更加符合地方特色的学术期刊模式,不断满足广大读者对学术文章的阅读需求,这也是未来学报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7971.html下一篇:高校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