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高校教师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作用

高校教师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作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99-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鉴定如下: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该内涵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深刻勾勒出了一个国家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一个社会风尚风貌的时代要求,体现了人民道德信仰的基本共识,在全社会激发了强烈的共鸣,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中共中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在国家民族提出的历史使命面前,高校教师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建构起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新的价值理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用榜样力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高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汇聚和培养的基地,一方面,高校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高校还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理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沃土,民族文化是民族意识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意识核心价值的表现形态。在继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高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中起着桥梁作用。

   首先,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应该上承民族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研究和价值取向的界定,为一个社会继承优秀民族文化提供历史基础和逻辑基础,赋予其历史必然性和决定性;其次,高校青年学生又必然成为传承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首要受众。面对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特征,面对青年学生多元化的思想现状, 高校人文学科的主要任务和责任绝不是仅仅研究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所在,而是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传播、扩散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价值,使民族优秀文化内化为青年学生的文化内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民族文化血脉薪火相传。四大文明中唯中华文明生存流传、生生不息,其核心原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一直不曾断裂,成为民族永远的价值取向和生存态度。这是历史证明了的最终答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质疑或者否定,而只有承袭和发展才是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负责任的表现。

   第二,高等学校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知识生产以及社会精英培养与输送的主要场所,而大学阶段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价值观生成与定型的关键时期,故而,高等学校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与战略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建构,二是传播,三是接受与内化。三个环节各自功能的实现都需要相应的人员、机构、机制,予以承接与落实。在各个环节中,高校正好具备承接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要的人员、机构、机制。

   首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仍然需要大量人文与社科知识分子的参与。而目前在中国,据统计80%的人文社科知识分子是在高校,并且,高校和高校知识分子也具有自由交流和学术研讨的传统和机制。所以说,高校既有人才,又有机制,能够在进一步建构、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来说,传播需要传播者、接受者、传播途径和场所。高校大学生是主要接受者,高校教师是传播者,校园是传播场所,课堂讲授、校园文化活动等是传播途径。在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才与渠道优势,并且大学生本来就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接受者。所以,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并成为传播的重要基地。

   再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内化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就在于让全社会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被人们接受并内化为其行动指南是需要相应途径与方法的,也与接受者的年龄有关。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得以形成、确立、发展与定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大学阶段,对青年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大学生辐射到全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被接受和内化的关键。

   二、高校教师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途径

   高校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必须通过高校教师这一主体才能完成。特别是在当前,高校内外各种思想文化、各种社会思潮、各种信息资讯交汇,高校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研究者、传播者、示范者,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通过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学生的自觉行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高校教师应修身、养性、博学、立德,筑示范之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积极输送正能量,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代表,而前提是进行自我养成教育和自我道德完善。 马克思说过,彻底的理论才能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呢?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作为传播者、示范者的高校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最根本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教师只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重品行,做表率,深刻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以个人的自觉带动学生的自觉和社会的自觉,以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引领风尚,搭建学生感兴趣的平台,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只有自身的学识、道德、人格的力量强化了,根基筑牢了,高校教师的示范作用才有真正发挥的可能,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

   2.高校教师要牢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的政治责任和教育使命

   教育的社会功能要求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的责任是传道。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各异,教师所传之道也不一样。在封建社会,所传之道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等儒家核心价值体系;而在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所传之道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高校教师的政治责任。高校教师要通过课内外、各种正式非正式的途径向青年学生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直接、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

   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任何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传统。所以,任何价值观的构建都离不开自己民族历史形成的价值观传统。高校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存在于民族血液之中,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高校教师特别是人文学科教师应立足于重塑民族精神教育,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充满强烈的现实热情,怀着神圣而严谨的现实态度,尽可能地扩散民族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热情,形成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构筑起民族明天的精神家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

   3.高校教师要言传身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教师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又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高校教师要以庄严神圣的态度,自觉主动地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

   言传身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样青年学生在价值观问题上遇到困惑时,老师能答疑解惑。二是高校教师应身体力行,自我约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做人做事。如教师自己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待学生要平等、公正,以此来引领和教育、要求广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来检查自己的言行。三是高校教师要自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中,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讲授、实践教育、人格学识、魅力感染等方式,潜心治学、倾心育人,向学生和其他社会群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引领示范、人文关怀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大学生引领社会道德方向,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把高校建设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地。

   4.高校教师要在现实冲击和诱惑中坚守道德底线和职业良心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领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冲击和困惑。一些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理想信念迷茫,人生价值观错位,体现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和不足,这些新问题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如何在纷乱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把加强职业操守建设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守住心灵那一方净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为全社会树立崇高的道德标杆,是对高校教师的考验。高校教师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自我,把自身的道德品格置在高处,用社会的道德和职业的良心来约束我们的行为规范。

   教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然而恰恰是这样一种职业却被赋予了种种不该有的功利色彩。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很少看到教师像过去的先生那样保有自身的优雅和独立了,教师用来应付课堂教学之外的精力要远远大于花在课堂教学本身的精力。有人说教育的整体性被割裂了,教师的独立性被肢解了,他们被各种功利性所利用,最后连自己也堕入功利的陷阱中,于是教师失却了优雅,失却了从容,失却了尊严。因此,高校教师要从行政性的、事务性的、商业性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从被研究、被批评、被培训的无奈中解放出来;从为工作而工作、为科研而科研、为职称而职称的压力中释放出来。高校教师应该简单、从容、优雅、独立,他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只有教师简单、从容、独立,教育才能回归它本来的真实;也唯有如此,高校教师才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平台优势,整合社会优秀资源,以三尺讲台为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直面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教师要沉得下来,要耐住寂寞,坚守底线,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从点滴做起,播种希望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旅途中,欣赏风景,制造风景,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谱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承传不绝的华章。

   总之,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的渊博学识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老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当前,就是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坚守道德底线,在重塑民族精神家园的路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时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照检查修正自己的言行,虔诚前行,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为民族的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竭心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910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