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通常基于特定的教育理论,体现特定的教育思想,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人才规格,按照科学的教学规律,设定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学质量衡量标准等, 并将这些要素进行归纳提炼,形成具有一定通用性和一般性的可用于指导类似领域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应反映特定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1 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新型人才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善表达,勤思考,主意多。面对问题,创新型人才能够自己开动大脑,以最快的速度反映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务实地求解问题。
(2)创新型人才有开拓进取、认真执着的精神。创新是一种探索,多半是伴随着逆境成长的,不轻言开始,但更不轻言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孜孜以求,创新不止。总是积极主动去实践,去反复,不断探索,试验新方法,检验新思路,以求得正解。
(3)创新型人才基础理论扎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具备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掌握未知新知识的探索方法。
(4)创新型人才具备创新型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2 嵌入式系统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民办院校很多,总的来讲嵌入式系统教学是卓有成效的,为国家与行业培养了大批的嵌入式技术人才,但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嵌入式系统教学一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嵌入式系统教学的课程开设情况来看,许多院校的嵌入式系统教学仍然以传统的单片机课程作为核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陈旧,实验实训课时虽多,实验内容却无针对性,缺乏与行业应用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设计项目;嵌入式系统课程和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类、电子类课程,如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传统课程没有形成有机联系;课程开设的时间、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没有经过深入研究,仔细推敲,造成课程重难点不突出、课程开设前后顺序有误、课程内容不能体现专业特色与行业要求等。从师资情况来看,许多院校缺乏专门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的专任教师,只能从计算机类、电子类等专业抽调教师教学,又因为缺乏统一的专业教学指导与协调,导致非嵌入式专业教师的授课主要偏重于教师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及其应用,无法达到嵌入式系统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
3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正是因为创新型人才的稀缺性,才使得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高等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
(1)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人才是创新体系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一刻也离不开创新能力。
(2)创新是变革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需要。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了加强素质教育的观点,其目的就是纠正目前我国大学人才培养存在“过强的功利主义、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底蕴”等偏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变革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必然选择。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亟需突破的一个瓶颈。
(3)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高等教育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重要主体之一,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能,亦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所在,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
4 如何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构建高效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应在以下诸多方面做出努力:
(1)教学:转换角色,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它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本领,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而较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高的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
(2)实践: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
1)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利用高校科研实践平台优势。
高校是科研实践的重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资源之一。高校学生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积累,在基础知识、知识面、人文修养已经具备了参与科研实践的基本素质,可以吸收这部分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研究和开发工作,通过参与一些具体性科研工作,诸如资料整理、数据收集、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环节,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我实现,发挥第二课堂的平台优势。
截止目前为止,耶鲁大学已经培养了5位美国总统。耶鲁大学不仅培养了站在政治舞台上的人物,还培养了美国金融帝国的基础,所培养的美国大公司的领袖人物比其他任何大学都多。校长莱温教授认为其中的秘诀就在于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说,校园里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优质”平台,它具有投入小、产出大、效果好等特点。一方面是将三类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综合联结为一体,成为专业学习、课余兴趣、社会应用有机的连接枢纽,另一方面是不断拓展其社会功能,力求与社会文化连接、融合,并向社会发挥反作用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