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学校要求教师要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但在评职称和年终考核时却又以科研成果为主,由于精力有限,面对双重压力,往往顾此失彼,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教学与科研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青年教师必须在坚持教学第一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校更要给予一定的空间和各方面支持,才能让活跃在一线的青年教师们,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使教学效果更加丰富。
一、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科研作为高校四大基本职能之一,往往被很多青年教师所弱化。一些刚刚毕业就走上讲台的大学生们认为科研是老教师的事,与自己还很遥远;工作了3~5年的青年教师们,或者不知道科研该从何入手,或者经历过一两次科研项目申报后无果,认为科研是一项高不可攀的事业;工作了5~10年抑或需要通过科研成果晋升职称的青年教师们往往才开始下功夫对科学研究上了心,由于缺乏前期的基础准备,通常从申报课题开始到最终结项,也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和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科研意识不到位;第二,科研能力欠缺;第三,科研团队不规范。
二、科研能力提高对高校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更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工作者们,作为学校领导更应该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
1.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高校的在校生多为90后甚至更年轻,他们思维敏捷,接收新鲜事物迅速,这就要求教师更应该紧跟学生步伐,将最前沿的知识在课堂中讲授给学生,而不仅仅停留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教材或者教学课件中。因此说,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2.科研能力提升有助于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各高校在经历了近几年的规模扩张后,已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而内涵建设的展开需要科研成果的保障。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有掌握先进技术的实践经验,这样更有利于学校整体科研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通过科研活动,既能提升自身素质,又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升高校整体办学质量,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道路。
3.科研能力提高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校办出特色,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建设一批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高校必须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等其他社会力量保持紧密合作。如果学校的科研水平低,缺乏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没有适应性较强、市场开发潜力大的科研成果,便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
三、科研能力提高对青年教师个人的重要性
1.科学研究是教育终身化的需要
作为青年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参与学术研究,及时学习和掌握本专业高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反复推敲、找出新思路,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本身的知识永葆年轻,永远跟紧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科学研究是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必经之路
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没有科研做基础,教学将失去光彩。同时,科研更是教师在工作岗位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也是体现高校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工作成就感需要科研活动来支撑,尤其对于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教师来讲,他们更需要学校和学生们的认可,希望赢得社会的认同。因此,职称晋升成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职称晋升又离不开科研成果的积累,学校的各项评比与考核也都与科研成果相挂钩,这更促进青年教师在完成自身教学工作量的同时,不断为自己充电,在日常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更好、更快的服务于社会。
科研工作,无论在高校的外延式发展,还是内涵式建设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无论从社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还是高校领导、青年教师个人,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257.html上一篇:创新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探究
下一篇:高校财经类专业协同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