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党员党课教育现状
党课,是作为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贯穿党员教育的各个阶段。尽管各大高校均设置众多党课课程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教育,总体上教育成效良好,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学习自觉性不高。部分研究生党员只注重本专业的研究学习,忽视党课课程的重要性。对学校开设的党员教育课程不感兴趣,必须在学校和学院的强制要求下才能学习。为保证党课出勤率,有些高校设置指纹打卡考勤系统,却也无法阻止部分学员按过指纹之后就默默离开的现象。而对于网络平台学习任务,许多学员为完成规定的学习时间,只是单纯完成党课视频播放时间要求,并没有认真学习视频中的知识和精神。
党课参与度低。对于课程内容以诵读《党章》、《共产党宣言》等文件,或观看红色电影、纪录片等为主的党课,时常可见台下学员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有较少学员在学习完相关文件后,主动上台分享自己的见解。
二、党课教育模式创新
课程之间要形成一套严格的教育体系。发展党员是个严谨的过程,每位党员都经过了长时间培养教育以及不断考察才能最终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如果一名研究生党员在研究生期间申请入党,那么从申请入党到转正,党课教育将贯穿其整个研究生生涯。其间,经历过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党员发展对象党课、以及多次党员学习课程,这些课程应当形成一套体系。实践中,经常存在各个阶段的党课教育内容雷同的现象,导致某一方面的知识重复授予学员。这虽然有助于加深对重要精神和文件的理解记忆,但若大量课程内容都大同小异,难免不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比如入党积极分子党课,设置较为基础的内容,侧重于学习党章、党史、伟人生平事迹,端正入党动机等方面。发展对象党课可偏重于加深党性修养、了解国际形势、政策方针等内容,在入党积极分子党课的基础上加大理论学习力度。由此,可以让理论知识不扎实的研究生党员有从零学起的机会,一步步了解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理想,尽快融入党员学习生活。
增强党课内容的针对性,关注时政,联系生活。党课的内容设置应当尽可能广泛,学习党的经典文献固然重要,但研究生党员毕竟是一群青年群体,思想活跃、积极向上。针对这一群体而开设的党课教育更应当注重先进性和针对性。党课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对党员道德品行以及党规党纪的教育,更应当多联系时事。尤其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要对研究生党员意识形态工作严加把关。对于社会上、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谣言、对党的失实言论、不良评价,都可以在党课上加以指出,以此教育广大研究生党员要明辨是非黑白,不要被居心叵测的言论观点混淆视听。将党课内容密切与生活相联系,教育广大研究生党员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志愿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将党课的教育效果发挥到现实中去。
促进党课形式多元化,增强研究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笔者对几届研究生党员党课学习情况做了简要调查,发现研究生党员的党课学习多以分组方式进行,大多以专业或文理分组。而文科组和理科组学员对于同样的上课方式,反应有所差异。对于常用的“观看影片+谈感想”的党课教育模式,文科组研究生党员总会有学员主动发言,现场气氛热烈;而理科组学员则相对被动,愿意提出自己看法的较少。访谈后发现,大部分理科研究生学员认为,现有的教育方式缺点在于给大家参与其中的机会不足,也缺乏积极发言的学员带动学习气氛。与其诵读或观看长篇大?的文献,理科组同学更倾向于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制作培训材料,比如小视频、微党课等,明确分工、齐心协力完成本组的成果,最后拿到党课课堂上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展现本组成员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活跃了党课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同学分在同一组内,彼此相互学习,提高学员参与度。在党课主讲人方面,除了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专业的教育指导外,还可邀请一些革命前辈、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党员前来给研究生党员们讲述个人亲身经历。每一位老党员都是一本行走的书,里面包含了最真实最贴切的往昔岁月。笔者通过参加一些走访老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发现老一辈党员们都十分乐意向大家分享他们曾经的故事。不同职业的老党员对党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但对青年党员的期望都无比殷切,那些峥嵘年代的艰苦与顽强经过他们的讲述,令人有所感触。
三、结语
对研究生党员党课的创新是个探索的过程,只有针对这一群体需求,不断完善党课内容及开设方式,才能让研究生党员真正热爱党课学习,而非敷衍了事。同时,党课的开设也一定要逐步从冰冷的课堂走向多彩的生活,引导学员将每一个党的优良传统都运用到实践中去。也不妨时不时开设座谈会形式的党课,邀请老革命、老党员为研究生党员现身说法,展开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党性教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