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文献回顾
高校对教师评价始于20世纪初美国大学的教育评价。1933--1941年,俄亥俄州大学泰勒(R.w.Taylor)在卡内基基金会资助下进行了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随着社会教育理念和观点的发展变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育评价思想纷纷出现,关于教育评价内涵的理解,国外学者有以下几种界定:1、R.S.Bloom等人认为: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2、LJ.Cronbach认为: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为获取教育活动的决策资料,对参与教育活动的各个部门的?钐?、机能、成果等的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的过程;3、D.L.Stufflebeam对泰勒教育评价的思想提出了异议,认为:“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评判决策者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所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而应该是收集有关教育方案实施全过程及其成果的资料,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在国内研究者多针对目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改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相关对策,主要观点有:1、刘长军认为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存在五个问题;2、钟晓东、孙永波分析了教学任务考核评价的困难和科研任务的过分强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二者互动的评价机制;3、熊岚指出当前高校教师评价存在评价定位的偏差、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在评价中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并提出确立“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理念,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等对策;4、孟祥林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研究教师评价的制度缺失;应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来解析教师考核中行为短期化现象,用“智猪博弈”表明:在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下,会出现一些“搭便车”者,多劳者未必多得;5、林菁认为,随着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构建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高校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方法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时,首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层次化、清晰化,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待评价的对象成为若干元素的组合体,而这其中每一个元素又由若干子元素支撑,上层元素对其下层元素有归纳总结的逻辑作用。2、构造判断矩阵。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而Santy等人提出一致矩阵法。即: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对此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的元素用Santy的1―9标度方法给出(如表1)。
三、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教师评价的目标来设置,否则再好的指标,再好的模型,结果也会背离评价的初衷,难以发挥评价的效能。因此,在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评价之前需要考虑建立一套评价标准,从而确定从哪些方面来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对于高校教师,由于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岗位的类型、评价的阶段和评价的角度不同,评价指标将是繁多和复杂的。
四、结论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校绩效评价各个指标之间权重,结合模糊综合分析法对高校教师绩效就行分析,得到重庆市某高校整体绩效良好,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针对高校的各个社会职能评价得出,该高校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表现良好,但是在社会服务表现合格,该高校应针对高校的社会职能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策略,从而提升绩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