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团体辅导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根据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通过团体内人机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1]。
团体心理辅导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和辅导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心理咨询的相应理论给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主要依据。
1.以人为中心的团体辅导理论
以人为中心的团体治疗理论也叫做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发展并完善推广的。罗杰斯的观点认为,人?趋向于自我实现,一个团体,下至每一个团体成员,在无需团体指导者施行过多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找到自己的方向。同时他也认为要相信来访者所具备的在适当成长环境中主动发展的能力,有机体都拥有一种完善倾向,它的核心是自我实现。而这种倾向就是我们个体自我治疗的内在资源。虽然以人为中心疗法在不断改进,但对个体自我实现倾向的认同却始终是该理论的基础[2](樊富珉 2005)。
2.精神分析团体辅导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分析治疗理论,是通过讨论个体在成长及发展中经历的各类冲突和创伤的过程,在深层次分析造成目前行为的心理原因。
精神分析学派为我们解释各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使我们在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广泛的考虑焦虑、移情、自我防御机制、阻抗等多种因素。同时也使辅导者的介入更有深度。
3.行为治疗的团体理论
行为治疗理论也被称作行为矫正,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派别。华生所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是习得的,因此也可以通过新行为的学习矫正旧的不当行为。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为行为疗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国外团体辅导的发展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最初并非直接作用在个体心理的治疗中,而是用于对生理性疾病的团体治疗:普拉特通过讲授、探讨等方法,鼓励病患勇敢对抗疾病,他的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因此开创了团体治疗的先河。
20世纪40年代后期,勒温在现实研究的层面,开始关注人际关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为此他成立了团体人际关系训练室,专门研究个体的人际交往敏感性、抗拒性及接纳理解程度是否会被训练所改善和提升。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会心团体”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团体辅导理论从此进入日常生活。
如今的世界各国中,美国的团体辅导已运用在各类群体、各种心理治疗当中,范围和受众都相较于其他国家更为广泛。日本的心理辅导改革较早,管理也较美国更为严密。更多的运用在学校学生的辅导和干预治疗方面。此外,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瑞典、丹麦、波兰、土耳其、学校的团体辅导也开展得非常好[3]。
(三)国内团体辅导的发展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最早是被台湾认可和开展的,70年代已经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校当中,其中开展最为活跃的场所是大学校园。活动方案具体包括自我认识、朋辈辅导、焦虑缓解、人际关系训练等。1991年,日本教授松原达哉来华进行讲学,自此中国心理学者们才拥有了正式接触团体辅导及其理论知识的机会。此后由樊富珉教授将团体心理辅导从大学校园里推广,这种新颖的方法逐渐在社会上兴起和被熟知。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已逐渐被我国各地区高校及中小学认可,它被认为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内每学年会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适合该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比如人际关系、学业发展、适应问题、挫折应对等要求。
而从搜索引擎的结果来看,截至目前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实践研究开始逐渐迈出大步。
二、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就目前来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递增趋势,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业的顺利完成。因此心理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关注心理健康不仅要找到问题去解决,同时也要将关注点部分转移至源头,怎样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才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方向。学校及教师是否可以利用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同时解决部分心理问题是我们在确定方向后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研究团体辅导对于新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对于高校心理辅导是具有推进作用的。面对学生,尤其是适应困难,面临过渡期的新生心理发展,一直是高校长期所要直面的问题,此次研究的结果,如与假设接近,那么我们可以在研究的支撑下,将团体心理辅导在各高校中普及。
此外,我们相信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发展性的模式下针对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方式,它能够帮助实现学生发展各种潜力的愿望,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学校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现实意义上能否有效的开展,真正成为促进和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广,更需要合格的团体辅导者,需要心理辅导老师、以及在学生工作中处在一线的辅导员老师们的不断自我成长,也需要这些辅导者能够熟练掌握团体辅导技术和团体心理辅导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实验法和问卷法。
(二)研究工具
SCL-90症状量表。
(三)研究对象
2017级学生。
(四)团体辅导方案
方案主题包括:大学生活适应、自我意识、学习规划、班级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生涯规划、团队凝聚力;
整个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分5-7个单元进行;
每次团体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
每个单元用时2-3小时,每周1次。
(五)统计工具
SPSS22.0。
四、分析与讨论
(一)症状量表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差异分析
通过表1的检验结果,我们不难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团体辅导前的各项因子数据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前的新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基本是同质的,无巨大差异,筛选及分组合理。
2.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通过表2的对照组的前后测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其他因子的前后测检验在P值上大于0.01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九个因子的前后在经历几个月的前后测检验中并无显著性差异,其中,躯体化、人际、抑郁以及焦虑因子的平均值还有轻微增高。
3.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根据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组新生在团体辅导前后的因子结果P值均小于0.0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实验后的十个因子平均值均低于实验前的各因子均值。其中,强迫、人际、偏执三项因子数后测的均值比前测均值降低的幅度较大。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差异分析
表4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差异检验中,抑郁因子的P值小于0.01,前后测有极显著性差异,剩余九个因子的P值大于0.01小于0.05,说明前后测有显著性差异。表4的实验组不仅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且实验组的均值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学生第二次检测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二)讨论
测试结果说明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同质,在同质的基础上,对照组前后两次的症状量表测试时间间隔中未经历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辅导,而实验组在同样环境同样教育的情况下,两次测试时间间隔中经过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由此可以推断,本次研究中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产生显著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原本在入学初期量表均值较高的学生在经过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后,各项因子均值有所降低,也能?蛩得餮?生在入学初期所面对的问题有所改善。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在新生群体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较好促进和帮助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个别咨询的耗时多、受众面窄等问题,能够应对新生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等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新生的心理状态。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新生群体时使用。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包括:
1.适用范围较广,针对人数众多。
2.实施方式多种多样,集合趣味性、教育性等多种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可以改善新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帮助新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能够帮助新生增强自信,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同时接纳他人、包容他人。
(二)建议
团体辅导的关键在于辅导老师及开展学校,因此在开展团体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辅导老师应该更好的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提高团体辅导技能的掌握情况。在不断的工作中积累经验,面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可以考虑成立不同类型的成长工作坊,以促进面对相同问题的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助。
而针对高校,应切实重视团体辅导在今后咨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校内团体辅导的硬件配备,同时注重教师的团体辅导技能培训,扩展培训平台,提供培训机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