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辅导员的职责使命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引领、服务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后,高校开始了探索辅导员专职化建设、研究的高潮。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和2017年教育部修订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内涵
(一)专业化的教育背景
接受教育是一个人进行知识储备,掌握一定工作技能的必要条件。教育背景指的是一个人接受过什么层次的教育、什么专业方向的教育。虽然教育背景不能够完全觉定一个人将来从事职业的方向,但是与职业要求相符合的教育背景一定能够对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履行岗位职责要求起到关键性作用。高校辅导员具体的工作职责在2017年教育部修订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中被规定为9个方面,概况起来为四大类:思想理论教育、价值引领指导、综合管理服务、科研理论探索。从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角度分析,胜任此岗位的人员应该接受过以下一个或多个专业的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新聘任的高校辅导员在学历上应该达到硕士研究生。具备专业化的教育背景,高校辅导员才能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顺利开展各项学生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二)专业化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理论的发展创新。以往进行高校辅导员工作课题研究的多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其成科研果理论意义强、实践价值弱,这是由于专家学者脱离辅导员工作一线,缺乏具体辅导员工作的实践经验造成的。部分辅导员也进行了与其工作相关的课题研究,但研究成果层次较低,往往只是谈问题、谈现象,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一定调查研究能力。根据2017年教育部修订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成为辅导员的职责之一。高校辅导员要从工作实践出发,结合自身教育背景,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管理、就业创业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资助管理其中的某个领域作为自己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要具有理论性,能够指导以后的工作实践。
(三)专业化的考核标准
考核是检验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方式,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内涵之一就是建构一套专业化的考核标准来检验辅导员的工作是否达到党和国家的要求、能否满足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专业化的考核标准要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需要相符合,考核结果要客观、公正、公平地反映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业绩。与一般的考核标准相比,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考核标准将从辅导员工作要求和辅导员主要职责的九大方面设定具体的考核指标,从高校辅导员管理机构、学院教职工、辅导员所带学生这三个层次进行量化考核。专业化的考核?俗冀?能够有效监督高校辅导员职责的履行,及时发现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其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一)辅导员工作强度大
高校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涉及到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三大领域,繁重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已经占据了辅导员的主要精力。根据笔者调查:新学期迎新、毕业生管理、评奖评优、学生违纪处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党团班级建设、组织学生活动、安全稳定等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80%以上的工作精力和时间。辅导员的工作长期处于“重经验、轻理论,多实践、少总结”的状态中,缺乏时间和经历进行业务能力的提升和进行学工课题研究。部分专业学生课业压力大,正常的办公时间学生往往在上课,为了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不得不将加班常态化,甚至周六日也在开展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强度大,一方面是由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党和国家赋予了高校辅导员丰富的职责。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健全导致的。高校应当按照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置辅导员,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少有高校能够达到规定的辅导员配置数量,这直接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
(二)辅导员能力素质差异大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 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2017年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 号令)将辅导员身份明确为:“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高校辅导员有机会转岗成为党政干部和专业课教师。一些不具备辅导员选拔条件的关系户,被辅导员的身份和发展前景所吸引,通过走后门的方式混入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这些人严重降低了辅导员素质的整体水平。由于早期辅导员应聘条件中缺乏对应聘者所学专业的要求,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辅导员所学专业呈离散型分布,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背景的辅导员所占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差异大。具有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背景的辅导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工作素质。由于缺乏有效的辅导员淘汰机制,部分晋升无望的老资历辅导员,放松自我要求,消极对待本职工作,这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o导员缺乏专业化思想
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具较高工作素养、较强理论水平、能够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才,推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发展,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然而当前部分辅导员欠缺专业化思想。这主要变现在:部分辅导员不希望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希望早日转岗成为高校机关的党政干部;部分辅导员认为学生工作不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完成好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就行;部分辅导员自身素质较差,担心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后被淘汰出辅导员队伍。这种消极思想是因为对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造成的,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更是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价值观念引领的教师,辅导员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明晰辅导员角色定位
明晰辅导员角色定位,目的在于清楚认识辅导员这一角色的身份、职责、从业资格。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其工作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服务管理、成长发展引领,从事辅导员工作需要具备优秀的政治素养、一定的科研理论水平、较高的综合素质。对辅导员开展角色定位教育,激发其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使辅导员认识到现实工作与岗位职责的差距,帮助他们树立提高业务能力、进行理论学习、参与课题科研的思想认识。
(二)强化辅导员队伍基础性建设
一方面是要完善辅导员选拔条件,把好辅导员队伍的入门关。辅导员选拔条件中要增加相关专业背景的要求,优先考虑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背景的应聘人员。在学历层次要求方面,应聘者应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在职业能力的考察中,应着重考察应聘者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要求其具有一定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健全高校辅导员队伍,按照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例配齐辅导员,使辅导员有更多的精力去了解每一位同学。要坚决杜绝辅导员在其所带学生尚未毕业时进行借调、挂职,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二)鼓励辅导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
辅导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新要求,同时也是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高校要为辅导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便利的条件,为其提供相关方面的培训教育,选派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指导,使其具备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能力。其次,要对高校辅导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对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评审,根据成果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高低划分层次、进行奖励。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学术会议,激发辅导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情。
(三)探索辅导员发展晋升新渠道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晋升一般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走向高校管理岗位,二是成为专任教师。这种晋升发展方向将辅导员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分离,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稳定。党和国家应当探索出一条高校辅导员发展晋升的新渠道,既能够满足辅导员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又不使其脱离辅导员工作队伍,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一批具体工作作风正派、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科研水平较高的老资历辅导是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