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我国高校跆拳道发展基本状况
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练习中要以“礼义廉耻,百折不屈”为宗旨。跆拳道即是一种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是东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二、高校开展跆拳道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跆拳道的训练,可以培养练习者坚韧不拔,勇敢无畏,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尤其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使练习者从开始就养成谦虚、宽容、礼让的高尚品德。于现代大学生来讲,理解能力都是超群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增加理论教学是有必要的,将跆拳道运动中的理念转达给学生,满足他们对跆拳道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注重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的情操。随着高校扩招后,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选修跆拳道课的人数每年也在成倍增长,场地器材难以应付目前的教学任务,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推陈出新的今天,跆拳道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跆拳道博大精深,跆拳道包含的内容也很广泛。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是礼仪,理论,技术动作的教学,当前跆拳道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基本功、拳脚技术、品势套路自卫术、表演等内容。所以,跆拳道课程的改革,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从实用性角度增加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教学形式,丰富健身育人知识,完善跆拳道课教学工作。
三、高校开展跆拳道对学生的影响方向
(一)跆拳道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跆拳道的技术动作是由全身协调配合,主要通过各种腿法来表现。它能很好地促进练习者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跆拳道的练习,不仅有强体防身,健全人体魄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跆拳道运动激烈紧张,对抗性极强的特点,提高各关节的灵性及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应、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增强人体内脏器官的机能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
(二)跆拳道对培养高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跆拳道在练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练习者在锻炼的过程中要以“礼义廉耻,百折不屈”为宗旨。因此,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耐劳的精神,磨炼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从而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培养人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为社会和国家造就具有优秀品质的建设者。
(三)跆拳道对培养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跆拳道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以它优美的腿法赢得世界人民的喜爱。它同中国武术一样都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精神。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在练习和比赛中,学生每完成一个动作,都伴随着大声的叫喊,发出“啊!”、“呀!”、“哇!”等等的声音,这种发声叫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喊能使自己兴奋起来,使自己的大脑运动中枢振奋起来,刺激自己的机体迅速进入兴奋状态,稳定自己的情绪;大喊能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增加自信心,起到凝神壮胆的作用。
四、高校引入高水平跆拳道运动队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化建设中,人才的需求是全能,多型的。而人才能力的培养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自学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查阅资料、选择参考书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总之这些能力都是为将来在事业上腾飞做准备,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都不是从大学生中选出来的,他们都是因为某些突出的运动水平而被选入专业的运动训练基地,这样,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很少有时间参加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或是学习得很少,所以大多数高水平运动队员的文化理论知识度都不是很高。在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不仅提供对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完善对运动员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可在全国高校之间的跆拳道竞技比赛中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既解决了高水平运动员学历问题,今后的就业问题,又能大力的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五、结论
(一)跆拳道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制约了跆拳道在高校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跆拳道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身体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鉴于高校普遍存在跆拳道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应针对当前不同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跆拳道项目的特点,应从实用性角度增加教学内容、提高设施建设和增加校园跆拳道比赛,以便活跃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转变,达到健身育人,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跆拳道教学工作。
(三)高校跆拳道课程的改革可以运用“金字塔”的培养教学模式,开设公共体育课、副项课程、专项跆拳道课,及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旨在完善高校跆拳道教学培养,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发展。其次,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从根本上得到认识,进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913.html
上一篇:浅析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下一篇:浅析应用型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