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0)05―0028―04
高等教育结构的定义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不同的论述,并且差别不大。本文采用的是潘懋元先生在《新编高等教育学》一书中所下的定义,即高等教育结构是指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根据一定的比例和秩序所形成的系统。高等教育结构有宏观与微观之分。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就是宏观结构的一部分,也称为高等教育水平结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主要是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反映的是高等教育中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方式,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一、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变化过程
自1998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199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毛入学率为10%,到2005年就上升为20%。在校学生人数也从1999年的431.95万人增长到了2005年的1659.64万人,增长幅度高达四倍之多,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培养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者的比例关系基本上是呈中间大、两头短小的橄榄型结构,这种层次结构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宝塔型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作为基础层次的专科教育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作为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慢;本科层次的教育在规模和比例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高等教育重心偏高。
近两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高校持续扩招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拓宽了道路,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持续上升,根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在“2006独立学院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公布的部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一路攀升。到2010年,中国大学生人数预计将稳步达到3000万,中国大学生所代表的市场潜力也将变得越来越庞大。
但是,由于正处在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所代表的市场潜力巨大并非就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到2009年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2万人,再加上近两年还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480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企业生存环境日益艰难,纷纷采取裁员减支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明显的减速阶段,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现象随处可见,这无疑也给大学生就业蒙上一层灰色的面纱。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层次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而且体现了不同层次之间各类人才总量的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金融危机人才的社会需求有所变动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以适应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是势在必行的。
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
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全国各类高校应届毕业生数已由上世纪末的100万人扩大至600多万人,出现全国人才供过于求的假象。其实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才导致我国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方面出现各种矛盾,各方面的人才没有得到真正合理地利用,各层次人才比例不均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前些年,全国高校的发展存在的片面追求高层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比例失调的现象十分严重,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尤其难以满足这一变化对高素质人才中研究生和专科生两个层次人才的需求,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特别缺乏。这种状况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不健康发展: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学历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本来只需要专科生来做的事情却非要招收本科生来做,导致大量专科生找不到工作,造成人才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本科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结果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学历与工作岗位的错位导致大量基础研究和科研开发工作后继无人,研究生教育矛盾突出。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大众化的中期阶段,但是今后的十多年中,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需要的仍然是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这不仅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要求。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是经历了这一阶段才走向高级工业化道路的:如美国两年制的初级学院、社区学院及技术专科学院;英国的城市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以及日本的专修学校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是具有一定梯度结构的,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人才层次要求将会更高,反之则反。同时,学校的规模和教学资源也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层次和类型,不同的学校所招收的对象、招生比例应针对学校本身的规模和教学资源及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不断调整,不要盲目地跟风扩招,否则将会带来人才分布的不合理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合理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大学生正确选择就业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除了比例关系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以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之间的衔接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情况。结构性失业就是由于高校毕业生层次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所导致的后果,一方面社会需求的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据统计,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高考被录取却未报到而选择复读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是被高职院校或者专科学院录取。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有关系,因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他们从心底里瞧不起高职或者专科院校。再加上社会现实是,用人单位聘用制度的改变,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本身,很多都要求应聘者为“985”或“211”院校毕业生,甚至要求双“985”(本科及研究生阶段)院校毕业的学生。这让无数学生意识到,不上“985”或“211”大学就不叫上大学,或者说上了也没用。所以他们宁愿再花一两年的时间苦读,也不愿意去“没有未来”的高职高专就读,为的就是考上国家重点大学,找份好工作。此外,高等教育自身层次结构衔接不畅确实也给学生升学带来了不便。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与 普通高校之间没有架构起沟通的立交桥,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很难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只能走出学校参与社会工作。这好比一道围墙把学生隔在了象牙塔的另一端,或像是一条死胡同,让学生进来后就没有别的出路。种种因素导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越发不合理,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制约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
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担任“村官”等等,放宽大学生升学道路也是一种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考研成了许多大学生逃避就业的途径之一,也是最能让学生和学校接受的方式之一。对学生而言,考研可以为自己找到三年的缓解期,待金融危机出现好转再就业;对学校而言,毕业生考研能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对国家而言,毕业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也提高了人才的素质。于是,曾经出现一个班有一半以上人数都参加考研的现象,研究生培养的速度人为地加快了,容易导致招生质量下降,培养规格单调,且影响到本科教育。有的学校一个导师带了十几个研究生,授课模式与本科没有太大区别,这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不得不让人担忧。
为了适应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国家实行就业政策的需要,针对原来高等教育结构中研究生比例过低的矛盾,适当加快研究生培养规模,增长速度是必要的。然而,在缺乏宏观规划与分级控制的情况下,过快地增加研究生招生数量(见下表),造成一系列新的矛盾也是必然。
三、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制约和影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因素很多,既有高教系统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产业结构,又有高等教育及整个教育内部结构的相关因素,诸因素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结构问题,单凭以往的经验和理论的指导是行不通的,只能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对现实情况的调查研究才可以提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应紧密结合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受到社会经济系统中产业、行业、职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制约;同时,又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产业、行业、职业结构及技术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为了对这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我们可以从探求社会经济系统中各种产业、各类行业的专业水平规范人手,预测各行各业不同人才结构所需的合理知识水平结构,从而为研究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提供客观的依据,为今后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对人才层次的把握提供数据参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而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科学预测并及时调整各层次的招生比例,注意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加快培养普通劳动者,使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控制教育总体规模的基础上,迅速为中小企业培养更多技术人才,适当减少纯理论的研究人才,以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
其次,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应紧密结合高教科类结构调整状况。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系统的学科专业教育,人才现状普查与需求预测的结构表明,不同科类结构的人才在知识水平结构上差异较大。因此,不能离开科类专业结构谈层次结构,也不能离开层次结构谈科类结构,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面对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调整各个普通高等学校的任务分工,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985”、“211”院校要承当起大量招收、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的任务;普通本科院校则以应用型本科生教育为主,个别专业招收研究生;高职高专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特色、规格和质量;国家在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对高校质量监督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引导高校进行科类结构调整,防止盲目升格和人才资源浪费。从这一角度讲,只有将科类专业结构与层次结构进行交叉分析,才能有效地指导、协调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调整改革不合理的层次结构状况。
再次,在研究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同时不可忽视中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中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担负着为各级各类高校提供生源的任务,中等教育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科技含量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人才包括实用型人才不断高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中职与高职在规模、专业设置以及课程选用、招生安排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特别是中职内部还存在许多问题并已成为与高职衔接的障碍,如中、高职比例失调,中、高职管理脱节,中、高职专业衔接不当等等。只有加强中职教育的改革,才能促进中职与高职的衔接i具体而言,一方面,从中职学生入手,要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宣传,扩大高职的吸引力,使学生及家长更加了解高职,接受高职;另一方面,中职教育自身要保证生源的质量,为实现向高职输送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打好基础;最后,高职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要能够适应中职学生就业和升学两种目标。
四、结语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经济、政治和科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时期,同时也处于工业化大生产的中期阶段,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当改革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使之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发展和就业方面的需求,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在提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举措方面,不仅要“以史为鉴”,更要“面向未来”,既要从我国高等教育层次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调整的规律,也要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协调好高校大学生就业与高教层次结构的关系,从高教层次结构本身和外部因素以及中等教育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