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延伸,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阶段,中学生完成了人生的一大飞跃。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诸多变化:从文化知识的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转变,从成长向成熟转变。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研究好这一阶段学生体育教学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
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
学生在进入大学时身体发育逐渐成熟,身高、体重、胸围已接近成人水平。骨骼骨化已基本完成,韧带和肌肉力量加强。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平衡,但神经系统的联系和机能复杂化仍在继续发展。
学生在这一阶段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理论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事物发展规律和科学理论,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抽象与具体思维得到高度统一。
2.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中学体育课以每周2节为标准,部分学校体育课达到每周3节,其中城市及沿海地区体育课的开课率较高,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见表1)
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目标依次为增强体质、掌握体育运动、学习学习健康保健知识和娱乐,教师教授体育课的目标依次为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达到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准、人文精神、个性特征、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发展;掌握锻炼身体方法和常用体育保健知识;学习和掌握体育竞技项目的技能和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对紧张、繁重的文化学习的一种调节和放松。因此在中学阶段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依次为健身体育占主导;多种与社会相关和涉及中学生成长的体育教学形式占主导;娱乐体育占主导;竞技体育占主导。(见表2)
教师对体育教材的评价认为使用性差的占19.7%、认为技术性太强的占18.2%、认为缺乏趣味性和知识陈旧的占17.4%,认为不能反映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占11.4%,认为健身性差的占10.6%。学生对体育教材的评价认为适合自己的占32.2%,认为缺乏趣味性的占30.6%,认为技术性太强的占18.8%。认为难度太大不易学的占18.4%。(见表3)
表1、表2、表3资料来源:摘自《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适应性》袁野等撰文。
3.高校体育持续性教学
持续性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设计或规划教学目标为前提,注重教学形式、内容、标准等要素的系统化和连贯性,采用模块式持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素养。
(1)教师素质的持续性提高
持续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素质必须持之以恒地提高自身水平,不断提高体育素养,在理论知识、教学手段、教学心理、课程设计等方面检修那个研究,从而提高全面的综合能力。
(2)教学过程的持续性衔接
教学过程的持续性重点体现在系统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标准,在知识点之间循序渐进,使课与课之间有衔接点、连贯性。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与教学目标的融入,对学生的要求要持之以恒。
(3)学生兴趣的持续性培养
通过课内与课外,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想结合,培养学生对体育欣赏、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体育课内容选择上,注意增强体育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4.高校体育持续性教学内容
(1)运动参与目标
课程目标的主要内涵是,以增进和保持健康为目的,以建立终身教育意识为目的,以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为重点,以学生探究式作业和实践为主体。课程内容的知识学习包括制定锻炼计划、运动方案,传授终身体育知识。
(2)运动技能
课程目标的主要内涵是。熟练掌握两项运动技能,能科学地从事锻炼。并正确处置运动损伤。课程内容的知识学习,包括专项运动概述、技战术、规则、裁判法和健康娱乐。专项学习可以具体选择并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更新课程内容,将竞技运动健康化和教学化。
(3)身体健康
课程目标的主要内涵是,掌握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选择健康食品,能测试、评价体质健康状况,具有健康体魄。课程内容的知识学习,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测试与评价。运动实践,包括素质、耐力、柔韧、灵敏、弹跳五项素质内容。
(4)心理健康
课程目标的主要内涵是,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身情绪,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感觉,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课程内容基本要求是,授课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在锻炼或运动过程中注意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5)社会适应
课程目标的主要内涵是:有良好的体育道德,有合作精神;善于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参与社区体育事务,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基本要求,要以奥林匹克运动以及体育的社会性特征和体育的社交功能为重点,按学生兴趣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以探究式实践为主体。
5.结论
通过运用持续性教学方法,使大学生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进而在身体上适应大学环境,进而在取得进一步的成熟与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951.html
下一篇:浅谈高校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