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创新背景下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背景下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正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又在于教育,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理所当然承担着创新的重任。大学要建成创新型校园,首先应大力构建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的学习环境、创新的舆论导向、创新的文化活动,总之,要构建高校校园创新文化。

  

  一、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创新文化是一种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通过创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植学生创新精神、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大学精神和文化环境,组织开展富有创新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新型校园文化。它是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大学的战略要求,对传统校园文化加以发展创新而构成的一种新型文化。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一种发展文化,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要把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精神的树立、科学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弘扬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积极合作的精神,要有宽容失败的气度,潜心研究的修养,严谨求实的学风,克服急功近利倾向,摒弃浮躁之风。”

  蕴含创新文化的创新型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相比,在办学理念上,更加强调创新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上,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校园文化上,更加崇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为天下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二、高效校园创新文化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要发挥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有特色发展之路

  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同的类型与层次结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创新型国家的人才需求是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均属于创新人才的不同层次和种类,都是创新主体;国家在对不同层次创新人才需求数量上也有数以亿计、数以千万计和一大批的区别。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等各层次、各类型创新人才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高校来培养的。

  面对创新型人才这一多层次、多类型概念,并非所有高校都培养拔尖人才,因为拔尖人才的数量需求是有限的,而且相当一部分高校也不可能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拔尖人才上。所以,各类高校明确自身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建设高校校园创新文化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2、要开放合作,既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更要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

  高校校园创新文化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开放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创业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3、要有强烈的主动意识,敢想敢干、扎扎实实,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主动走向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高水平大学分布在各个区域,应该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科技走向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心。要把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与高技术的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

  

  三、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建设

  

  建设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文化由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活动三部分组成。

  构建高校校园创新文化,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合力并抓。

  1、培育具有创新理念的大学精神是核心

  大学精神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整合、提出的,反映学校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行为规范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对于师生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培育具有创新理念的校园精神,要深入开展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大力弘扬四种精神:一是崇尚学术,探索真理;二是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三是追求个性,求新求异;四是勇于尝试,勤于实践。

  与此同时,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还要具备三种创新意识:一是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二是求异意识,求异就是追求与众不同,追求新异,保持个性,保持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三是超越意识。创新要求不唯上,不唯下,不唯书,不惧权威,敢于超越前人,鼓励和支持师生勇攀高峰。

  2、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保证

  要增强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校园文化环境要素至关重要。积极营造高校包括制度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在内的创新环境,是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里无处不在的创新环境、创新氛围就是一种巨大的启迪力量,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对一个人的气质、心理、性格都会有较深的影响。建设校园创新文化环境就是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校的每面墙壁都能说话,散发出宽容的,自由民主的,让人敢创、想创、争创的氛围。

  建设校园创新文化环境,要致力于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的改善和创新。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大学校园里的基础设施,如校园建筑、校园雕塑等物质景观。清净幽雅的校园环境往往让人心情愉悦、赏心悦目、提高学习效率。学校自然环境的建设,要凸显文化品位、个性特色,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建筑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调查表明,许多创新人才的创造性灵感就是漫步在优美的大学校园里,在大自然幽静的环境熏陶下迸发出来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的管理体系给每个成员巨大的约束力和方向感,使大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朝着一定的“规范”发展,科学的制度文化可使教育对象由被动变为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建设校园创新文化,制度应该先行,要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为创新行为提供制度保障,各种制度应该能导引人、鼓励人去创新。

  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是大学精神的体现,蕴涵广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报、宣传牌、橱窗、文化走廊、网站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环境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往往有正式课程达不到的教育效果。大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蕴涵着教育意图的校园环境,从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效果。

  3、组织开展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动机”,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机载体和起飞台,具有促进校园精神的培育、激活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

  (1)以科技文化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大力发展校园科技文化

  高校要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科学竞赛,参与创造性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自由、自主地开展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学术讲座、科研征文;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参与科研单位的科研活动;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拨出专款,奖励学生科研,支持大学生的学术活动。高校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艺术节、大学生学术论文报告会等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科技活动。

  (2)提供创新平台,建立创业基地

  当前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要集中科研力量,整合科研资源,实现成果共享,建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高的科技创新平台。高校要构建大学生科研基地,提供学术科研平台,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大学生创业,创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公司、书亭、超市等。

  此外,高校要加快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互动发展,推动知识的会聚和交流,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服务,推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进行全面合作,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进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加强锻炼,实践是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突破点。高校应按照国家的方针,建立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参观型、活动型、自发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建立长效的机制,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公益活动;积极推进“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总之,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生成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还需要依靠高校内部政策、制度的扶持,要将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推进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的进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08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