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账实不符,资产家底不清
部分高校对购进物品不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或只记账不对账,长期不清点、不盘存、不核对,导致固定资产的物卡不符、账实不符;一些高校合并后,资产规模也相应扩大,但资产的合并只停留在账面上,没有进行彻底的清理整合;一些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调动时不办理交接手续,后续人员对所管理的财产心中无数,引起账实不符,出现了高校对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的情况。
2、资产购置随意,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学校有的部门图办事方便,片面追求“小而全”,重复购置大量资产。另外,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购置前缺乏充分、严密的可行性论证,购置回来后,由于种种原因根本就不能使用,或一年仅使用几次,根本收不回成本,盲目购置造成浪费。学校有的部门购置资产没有长远规划,只顾眼前利益,滥购现象严重。
3、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第一,私自将非经营用资产转化为经营用资产。在校办企业中,一些承包经营者,受个人利益驱使,短期行为严重,有的尽管给学校象征性地上交部分利润,但对资产使用也得不到应有的价值补偿,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高校内部某些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不顾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随意将资产转化,开展经营活动,为自己搞创收。比如,挤占办公教学科研用房安排非正规学生住宿,以取得弱薄收入,而不考虑对学校资产损耗的补偿;用学校的材料、仪器设备对外服务或加工产品,收取低于成本的加工费等;甚至在这些私自转化的资产损坏后占用正常教学科研经费来维修,进一步加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资产处置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部分高校在处置闲置资产和淘汰设备的过程中,资产未经评估或评估价值过低,有的甚至随意报废尚有相当使用价值的设备,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高校内部国有资产配置僵化,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资产不能随事业发展的需要而流动,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特别是在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方面,无法做到完全跨学科、跨部门的横向联合,协作共用,出现了国有资产在本部门闲置或不需用而别的部门急需用又没有的局面。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对高校国有资产概念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1)大多数高校把国有资产等同于固定资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高校资产是高等学校占用或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把高校国有资产仅仅理解为固定资产必然带来对高校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管理的疏漏,造成资产流失。
(2)目前,学校财务对资产不计提折旧这种作法,违背了国有资产定义的本质。无论是营利活动还是非营利活动,资产本身都是一种能带来“经济利益”和“服务潜能”的经济资源。因此,像学校这样的公共服务行业的资产是能够创造服务潜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的。所以,对国有资产不提折旧这种作法,是不能够真实核算学校提供的公共服务所花费的成本支出,必然会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的失误。
(3)部分高校认为其对外投资是指对外单位的投资,不包括对校办企业的投资。不把校办企业的投资列入“对外投资”,既忽略了投资收益的回收,又忽略了对投出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的关注,造成国有资产隐形流失。
2、缺乏从资产购置、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
在资产购建过程中,多数高校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程序,对于金额较大的资产购置项目未进行可行性调研论证,又由于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为盲购,滥购和重购提供了便利,造成资金浪费。在资产处置方面,缺乏规范的资产处置程序和高效的处置途径,导致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浪费。
3、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多数采取多头管理,即行政设备归后勤处管理,教学实验设备归教学处管理,财务部门只从价值上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对技术、资质等无形资产管理上是空白;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交接制度;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不完善,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管理,资产信息质量较差。
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1、强化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1)建立一个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定期进行资产的账卡核对和清产核资,定期进行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账务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核对,建立技术、资质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的档案管理。
(2)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国有资产基本数据库,关注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变动,及时反映资产状态的相关信息,为学校掌握资产使用情况提供便捷的途径,同时对分析资产使用效率、处置闲置资产等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
2、制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高校在资产配置、管理、使用、处置方面有章可循
(1)逐步完善资产购建的决策程序,在资产购建前应调查资产存量情况,进行可行性调研论证,班子再集体决策。对购置超过一定金额的固定资产实行预算、申请、论证、和审批等程序化管理,严禁无预算、无计划、无审批购置贵重设备、精密仪器,杜绝购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重复购置,防止浪费。(2)高校要改革传统资产管理体制下形成的国有资产在校内各部门的分割和封闭状态,摒弃部门所有制,改变各部门“小而全”的状况。研究制定资产配置和费用定额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管理制度,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并全面实施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真正做到国有资产管理中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3)逐步完善资产处置、转让制度。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对各资产项目应在经过评估的前提下报批处置,同时还应明确处置程序中各部门的职责,理顺关系。在正确理解高校对外投资概念的基础上,对资产转让行为进行规范和统一管理,特别要加强对科研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管理。
3、加强对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坚持有偿使用,积极推行保值增值责任制
(1)首先要划清“非转经”后的产权归属问题,对转为经营性运作的资产,学校作为资产的所有者要对其进行管理。(2)各高校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申报、授权批准后,先进行资产评估,按照市场价值计算出学校投入总额,而且学校对转作经营性资产享有收益权。(3)对转为经营性的国有资产,高校要坚持有偿使用,注重投资收益,推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
4、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要完善对学校资金收入的管理,力求每一笔资金收入都纳入整个学校的财务预算,杜绝“帐外资金”,不给盲购、滥购和重购提供可乘之机;其次,要完善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对购建环节要实行全程监控。坚持以政府采购制为主,自主采购公开招标的购建方式。最后,要加强资金审批权限的监督,坚持“一支笔”的审批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088.html
上一篇:创新背景下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
下一篇:浅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