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西部高校比例更大,经济困难学生已成为各高校甚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自从2007年国家实行新的资助体系政策以后,国家及各个高校通过“奖、助、贷、减、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等助学手段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与过去相比,全国各个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成长经历、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经济困难学生中对待学习及生活和未来理想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
(1)积极向上型。这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平时关心同学,虽然家庭困难但是品德高尚、自强不息,懂得知恩。
(2)中间型。这类经济困难学生多数都有点自卑感,有时缺乏自信心。在学习上还不够主动,平时抱有随大流的态度,对自己的未来和前程还没有很好的打算。
(3)消极不求上进型。这类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自身学业成绩差,又对学校或班级的各类活动没兴趣参加,另外也很少受到赞许和表扬,对于前途感到很茫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对策:
当前国家、社会及高校都高度关注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他们的同时让他们懂得感恩才拥有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开展感恩教育,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利用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知恩、感恩和报恩的人文关怀教育,真正做到以情动情、以德报德的情感及品性教育。
第一,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受助学生基本素养的一个标尺。高等学校收费标准逐年攀升,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已成为媒体报道和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政府、高校和社会积极采取应对之策,2007年以来,随着国家新的资助体系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基本上保证了从经济层面上扶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但是与此同时,但是有关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感恩教育也是我们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但可以培养他们感恩回报的观念,而且这种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必然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真正为经济困难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也使经济困难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良好人际关系,克服嫉妒、消极自卑等不良心理和仇视、冷漠的心理情绪,真正激发他们勤奋学习、刻苦上进。
第二,我们要加强传统理论教育,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讲清各种责任关系。通过教育让经济困难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付出多大的艰辛供养他们上大学,让他们在享受资助的同时也懂得回报,在自身努力的同时,更要看到别人的付出。
第三,环境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经济困难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是做学生资助工作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都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不受任何伤害。
第四,要注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状况、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现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应该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运用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估、定位和自我调节,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华和奋斗激情,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乐观面对挑战。
第五,鼓励经济困难学生阅读有益书籍。可以让学生从伟大人物和名流的传记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也可以邀请身边的优秀经济困难学生作交流座谈,使经济困难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
第六,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积极开展各项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帮扶制度。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数量也有了较大增长,拓展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助学活动,既锻炼了能力,又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真正实现经济自助。
第七,充分发挥校园教书育人的功能,密切同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让经济困难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及处理人际关系,倡导他们加入学校的志愿者社团,为别人提供一些援助,让他们自己也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喜悦,在爱的传递中不断成长。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不断增多的现实,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好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倾注更多的关心、爱心,使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以教育为先导,更要以育人为目标,突出个人素质的培养,促进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216.html
上一篇:浅议加强高校离退休党支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