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
(一)工作任务艰巨
首先,受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存在思想信念的迷茫和失落,一些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是非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正义感诚信度下降;其次,由于学校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为生活问题、安全问题、心理问题等引发的事端时有发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不时反映到高校中来。因此,维护高校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工作角色冲突
首先,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的角色更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由角色转换不适而引发心理冲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来。此外,辅导员的工作岗位处在高职院校管理体系的结点位置,因此长期处于系部和学工处的双重领导、任务多头下达的状态。为了满足不同部门领导和同事对他们的期望,辅导员自己的工作计划和重心常常被打乱,弄得措手不及,迎合了这头却得罪了那头,最终迷失了自我。
(三)工作内容复杂
首先,管理学生人数多,工作量大。由于行政人员不足,辅导员既要从事学生工作,又要兼职从事党务工作、教务工作、工会工作等,各部门的临时工作任务都会分到辅导员的头上;其次,工作事无巨细、性质繁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进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进行学生资助管理、学生就业指导。繁琐的日常事?招怨ぷ髁罡ǖ荚贝?不过气来,当无限的责任与有限的精力产生冲突时,辅导员就会产生高度的焦虑和紧张,从而降低对本职工作热情和兴趣,最终诱发工作心理疲劳和厌烦。
二、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对策
(一)树立“引导”式的学生管理理念
在管理效果和管理目标上,学校应当考虑到学生需要一定的进步空间,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能总是给予辅导员工作和管理上的重压,一味强调单向工作布置和辅导员的服从,而应该注重辅导员在管理中的引导作用。高校应树立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引导”式的管理理念,以引导为主,以管理为辅;以学生为主体,以辅导员为主导,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即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这样既适应高职学生的发展特点,也能适当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二)创建“三位一体”的辅导员工作模式
为进一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突出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应探索出适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的工作模式,如,“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专职辅导员+专业导师十班级助理”的模式,给辅导员所带的每个班级都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和一名班级助理。这种“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不仅可以弥补旧的工作模式中纪律考核、主要任活动组“班主任”的不足,增加的班级助理还能成为辅导员的左右手,在辅导员工作繁忙时帮助辅导员管理班级,既可以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还能起到“以老带新”的效果,让辅导员从局部和阶段性工作中抽出身来,对工作做出更好的部署和规划,进而减轻因忙于应付琐碎工作而产生的倦怠感。
(三)理清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要想彻底改变辅导员工作繁杂的状况,必须重新理清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的同时,也要明确职能部门服务学生和学校的定位,制定具体的岗位说明,划定工作范围,避免辅导员陷入“种了他人地,荒了自家田”的窘境,把辅导员从繁琐的非本职工作中解脱出来,确保他们能够有充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管理及教育上,用在研究和掌握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上,进而能真正地深入到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这对辅导员提高对自身工作的正确认识,防止因角色冲突引发职业倦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第一,在学生管理队伍中进行岗位转换。可以让一线专职辅导员在工作4-5年后与学工处或团委的干事进行岗位互换;第二,实行其他行政管理岗和辅导员之间的岗位性流动。对那些在辅导员岗位上连续工作6-8年以上的辅导员,可以安排其轮换到其他行政管理岗位,以保持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获得事业的再发展;第三,专任教师与辅导员岗位之间的轮换。对部分专业水平高、教学季姗能力强的辅导员,应该考虑通过岗位调整让这部分辅导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让他们的个人能力在新的平台上得到有效施展,从而防止职业倦怠的持续加深。
三、结束语
文章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建议社会、学校要从调整辅导员工作要求、丰富其工作资源出发,为辅导员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缓解工作压力造成的职业倦怠,提高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和效能感。同时提出,辅导员自身要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职业倦怠,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焕发工作热情,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