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初衷与现行体制
目前部分高校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上进精神以提高学校输出学生的质量,实行规定优秀率与不合格率的评分体制。拿武汉地区为例,此规定基于有高质量教育的美国拥有世界第二低的通过率以及一项关于武汉地区各高校不合格率的调查比较,认为学校有必要实行此制度来确保教学质量。此规定确定每门课必须达到5%的不合格率并且每门课程的优秀率不得超过20%,若没有达到此标准,则相应课程的老师必须提供教学报告,具体说明为什么优秀率超过20%或不合格率低于5%。
(二)带来的问题
此项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灵活度不高。首先不论比率是否合理,此规定限定一个专门的值要求教师达到限定的标准,本身就失去了许多灵活性。在学校中的许多情况,并且多数为偏文科的专业,因为其没有确定唯一的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同时,在平时成绩占60%的前提下,只要学生能够完成一些平时的要求要想不合格其实很难。而写审查报告也是一件很复杂很繁琐的事情,同样也加重了老师的?担。另一方面,对所有课程不加区分课程类别已经专业特性,统一规定一个硬性的标准便难以满足各个课程的实际情况。
2.挂科的人相对固定。由于武汉七校特殊的辅修制度,一般辅修该课堂的学生容易成为老师锁定的5%的目标,所以学校以此制度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提高的不是该专业学生的质量,而是“辅修同学的质量”。每门的课程都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并且平时成绩占较大比重,平时成绩的构成基本为出勤状况、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的情况等。武汉七校的校内辅修制度为随堂辅修,以致辅修的同学的本专业的专业课时间与辅修的课程时间相冲突。所以辅修的同学在出勤、讨论等方面有先天的劣势,而老师对于辅修同学就抓住了解救自己两难的稻草,所以大部分的不合格率由辅修同学填补。
3.形成不利的心理定势。每到考试周最流行的话莫过于“跪求不挂”“只求过”等,在相对下游的同学他们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及格,只要是没有不合格,成绩低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将自己的标准定到了不合格率这条线上的表现,只求不挂而没有想去追求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虽然此制度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但对于付出了努力却仍然避免不了成为5%不合格率的“牺牲品”的学生,这无疑会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重创。
二、关于武汉高校的比较
目前有基于一项对武汉市内各高校间不合格率比较的调查,该调查显示,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的不合格率排名前而,华中师范大学的不合格率以约2%的比例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高校认为低不合格率将造成输出的学生质量得不到保障,需要通过此项制度来提高我校平均不合格率,提升本校学生质量。
(一)通过率与学生质量的关系
通过率是否与输出的学生质量有必然的联系?笔者认为此两者不具有必然相关关系。通过率作为一项客观的外在表现,其可反应出多种实质内涵,比如学校考查方式的难易、学校学习风气、招生生源质量、学生在校努力程度等。而这些所反应出的实质内涵也不能完全决定学生输出质量的偏差。所以通过率与学生质量这两者之间不能够建立起确定的相关关系,也就更不能仅以通过率来判断输出学生质量的好坏。
(二)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与其他高校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华中科技大学是一个偏向理工科的学校,而理工科科目有其特殊性。理科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良好的计算能力,并且具有标准答案。而文科科目大多属于开放性的题目,每个人可以抒发自己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多多少少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并且在平时分数占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学生只要每次按部就班不缺勤按时上交作业,不合格的几率便变得很小。
(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不合格率虽在武汉高校中排名前列,但从未有确定通过率。武汉大学相较于其他高校综合性更强,而以文科见长的高校,基于文科专业的特点,这就势必造成这部分高校的不合格率略低于武汉大学。另一方面,武汉大学在学术方面以外,在社团活动、艺术表演等相比于其他高校也更丰富多彩。部分高校从社团的发展与活动的承办等方面可以看出对学术科研方面重视度更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一些高校的学习氛围更浓于武汉大学,这也是造成学校之间不合格率差距的原因之一。
三、对于替代方案的思考
笔者认为限定统一的不合格率与优秀率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其可以通过其他更有利的方式,规避现行制度的弊端,同样达到此项制度所期望的目的。
(一)合理的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曲线实际上是一个最合理并且最符合常理的一条数学曲线,两头低中间高的构成结构能够保证优秀率和和排在最后的同学是占少数人,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越往两边差距也就越大也就更能区分优劣,真正提高分数的含金量。但正态分布应处于合理的分数范围之内,笔者认为将正态分布曲线的末支限定在60分上下最为合适。提高最低分数,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要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合格的阶段。
(二)增加不合格的成本
提高不合格的成本并当成本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迫使学生不再敢不合格,这样同样可以达到学校的目的即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目前不合格的成本即为重修该未通过的科目,在未采取学分制收费时,重修不需要花费任何的物质成本,只是需要比别人多一点的时间去重修之前的科目,按学分收费的成本也都在基本家庭的正常承受范围之内,以致一些学生觉得不合格只是件无关痛痒的事情。提高不合格的成本是提高学生学习意识、竞争意识的更佳选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