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慕课这种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诞生伊始,就备受关注。在“挺慕”与“慎慕”的争议声中,有些高校已经在进行小规模的慕课尝试,有些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些高校正在探索慕课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面对教育领域出现的这股热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不能无动于衷,但也不能盲目跟风,要冷静地对已有教学进行反思,从慕课当中汲取先进的理念,来探索适合现有教学的发展之路,提高教学实效。
一、教学理念嬗变之思:“教”与“学”占据何种地位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的两种活动,但这两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处于何种地位。因两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会直接决定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而角色定位又直接决定教学思路。传统教育中,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扮演着讲授者的角色,每一位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使学生能够理解、认同和接受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学生的角色自然是听众,被动的学习者。当然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辩论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这些教学方法由于是服务于教师的教,是在教的主旨下让学生参与的一种教学活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可以说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对“教”与“学”二者的关系一直进行思考,并试图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体的教学模式,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未能走出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而慕课恰恰体现的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的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对学习所拥有的自主权,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慕课”的“课堂”里,学习不再是获取知识本身,而是彼此交互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慕课”更符合启发式教学,教师变成了具有辅导、引导作用的“导师”,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1]。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思政课与专业课不同,它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更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仅靠教师的教是无法完成的。在具体教学中,思政课教师更需要进行教学理念的翻转,角色地位的重塑,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真正转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术守门人、导师、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支持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2]。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二、教学模式探索之思:“讲授”与“互动”如何结合
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构建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关乎教学效果。思政课的教学基本上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其中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多以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实践教学多采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课程论文等形式。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从近些年的一些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比较深入透彻的讲解是认可的,对于枯燥乏味的讲解较反感。但多数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讲授的时间过多,自己多数时候是在扮演着听众的角色,能够发表意见观点和与教师同学探讨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所谓的课堂参与也是在完成教师设计安排的教学任务基础上的被动参与。而且思政课大多采用大班授课,课堂规模一般都超过100人,在90分钟的时间内只能做到有限参与,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给他们表达意见、阐述观点的机会和平台。
而慕课给我们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慕课课程注册的人数远远超过思政课课堂的规模,一门课程注册的人数可能有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学习者,慕课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完全实现了知识讲解、互动、交流、反馈、答疑等一整套教学环节。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教学视频短小精悍,15―20分钟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易集中,每集一个知识点,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课程有一个固定的学习期间,学生可以在此期间内自主安排听课时间,不受固定?r间限制,也不受地点限制,课堂空间能够延伸到网络所能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听课的方式也比较随意,一人听多人同时听,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反复听;课程的交互性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社区,相互评价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反馈学习情况、互为答疑等,这些与全部学习者、全部在线学习行为相关的“痕迹”数据均会被服务器自动捕捉并详细记录下来,汇集成规模庞大的数据对象[3]。教师便于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反馈,便于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慕课这些优势正是现行思政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师生间缺少面对面直接交流,无法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而这些又是传统思政课课堂所能给予的。基于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各自优势与不足,很多研究者提出了未来的学习应该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也应是思政课未来改革的方向。思政课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慕课作为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有益补充。将教学分为网上学习、实体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学生通过慕课在线学习来完成认知目标,并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而实体课堂上则是以师生的讨论、交流、探究为主,先学后导,通过实体课堂和社会实践来进一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借鉴慕课教学模式时,一定要试图弥补其不足之处,如慕课高注册率与低课程完成率之间的反差。据2013年发布的《“慕课”和开放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意义》白皮书显示,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所大学“慕课”的辍学率高达85%―90%。“2014年慕课学习者大调查”显示,近一年来,我国“慕课”的用户由13万增加至65万,但“辍学率”仍比较高,注册学生中,至少有一半不会出席,出席的学生中约有一半能最终完成课程[4]。这就需要思政课在引用慕课教学模式时,要对内在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研究怎样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促使学生更好地自我教育,以保证认知目标的实现,使网络课堂与实体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衔接。
三、考核方式探讨之思: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自评与他评如何权衡
课程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和检验方式,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现在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考核基本上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所不同的是这两部分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和具?w的形式不同而已。平时考核基本上是由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构成。期末考核基本上是笔试、机考两种形式,不同的是有些学校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基本上是主观化的,有些学校仍旧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试题大多是死记硬背式的知识点的考查。这种平时加期末的考核方式力求做到考核的全程化和多样化,从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评价转为对知识掌握与能力的评价,以全面评价学生,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评价方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单方主导的,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彼此之间的互评,未必能够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
慕课的课程考核倡导考核形式的多元化、考核者的多主体性。在线教育公司,全球领先的大规模开放课程平台提供者Coursera的课程学习评价主要是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主要表现为:每周测验,互评作业测验、论坛讨论交流以及期末测试。他人评估结果性评价主要是互评环节和论坛交流讨论中的他人评论、回帖环节以及期末测试等[5]。这样一种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灵活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比较趋向于全面和合理。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与其他专业课程考核的关注点不同,专业课程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而思政课除了考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些仅靠平时和期末考核又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作为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于学生平时的操行表现无法全面了解,而只有学生之间才能做到这一点。思政课的课程考核,可以借鉴慕课课程考核的方式,在原有的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基础上,将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学习评价方式引入到课程考核当中,调动学生的力量,培养学生自评与他评的能力,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评价走向自主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情况,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原有评价方式的一些缺陷。当然,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都容易掺杂一些情感因素,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所以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四、教师能力提升之思:从单一能力走向多元能力如何拓展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上述提到的以慕课为契机,进行思政课教学理念的重塑、教学模式的再造、课程考核的改革都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就是教师,教师的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关乎这些改革的成效。在传统教学中,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自己学科专业的精通、广博的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健康的情感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与研究能力等基本业务能力素质,更需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时代感。而实际上在各项能力中,高校对思政课教师强调较多的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和教学科研能力。其中教学是最基本职能,而教学能力的重点通常放在研究如何教上,当然这个教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讲授。
如若将慕课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则对教师的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教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有深厚扎实的基本理论,广博的知识,还要求教师有更强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因为慕课教学中的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讲授只占很小部分,大部分时间用于互动交流。况且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又有特殊的难度。其他课程教师对课程讲授之后,在互动交流环节更多的是解决学生理论上的不解,而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在互动交流这个环节除了要解答学生知不知、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面对更多的问题则应是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思想上的困惑、对实际问题的疑惑,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传统的思政课课堂上也会面临,但传统课堂中给学生参与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解决问题的任务相对轻松。而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学生有了充分表达意见观点的平台,教师所要解答的问题一定会远远超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是个考验。同时慕课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而开展的新兴教学模式,它对信息技术有很大的依赖。又考验着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学习分析的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对PPT制作和讲解的能力。作为思政课教师面临着怎样从注重教的能力走向多元化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慕课不是万能的,它在彰显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与不足,它的诞生无法完全解决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些由来已久的问题,但我们都无法回避,它的到来对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所引起的改变。思政课作为集知识性与政治性于一体的课程,面对慕课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革命,既不能盲目跟风、赶时髦,也不能置若罔闻。当务之急,是要借助席卷全球的慕课热潮,从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引入慕课思路,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