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心理已基本成熟。他们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心境开朗,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地工作及学习,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主观原因等,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心理压力,对学习、生活、择业等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其中,一部分人出现心理障碍,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学习、恋爱及人际关系等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共有503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
1.什么问题造成的压力最大(本题为多选题),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等级考试和学校期末考试占的比例最多,各占26%和25%,其他??题造成的压力占22%,奖学金和学生干部竞选各占10%,加入党组织问题占7%。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压力最大的是考试,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而考试是检验学习的标准,因此同学们觉得考试的压力最大.评优评先、学生社团活动等也会造成一定压力。
2.在对同学们是否遇到过心理问题的调查中,13.12%的同学经常受到心理问题困扰,偶尔遇到过的占70.78%,没有遇到过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另有8.15%的同学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即83.9%的同学都遇到过心理问题困扰。
通过对此次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均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存在,其中压力来源主要为学习、学生工作、评优评先、就业等方面。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因种种原因难以启齿,拒绝寻求帮助,长期以往,酿成较严重的后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刻不容缓。
二、辅导员如何积极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和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在校园内只靠学院努力也是不够的,目前我校设立了一个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由专职老师负责专业的心理咨询及解答;十八个二级学院各设立一个心理辅导站,主要由辅导员负责初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非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应从以下方面做工作: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由于每个学院只有一名辅导员负责心理健康,面向的往往是上千学生。因此首先辅导员应该在学院范围内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提高倾听水平,而不是一味说教,让学生能够向自己倾诉,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而教育的效果以此为前提。其次辅导员要努力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学生意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心理问题,遇到心理问题要如何解决,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2.未雨绸缪,重点排除,加强预警。辅导员应该通过班级心理委员等班委干部,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心理预警网络,在每个班级培训一个心理健康信息员,让这个学生能及时的反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辅导员要掌握一些精神病症状学知识,具有初步鉴别精神病的能力,对不能处理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咨询师。
此外,辅导员需要将关注重点放在一些特定的学生身上:已表现出来不合群、无心向学、性格较为极端的学生等。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不善于倾诉,压抑自己的情绪,长期以往会累积较多负能量,找不到排解的出口;无心向学的同学长期逃课,或听不懂课堂知识,在学业压力下往往会造成挂科较多,无法毕业;性格极端的学生则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融入同学之中,无法适应校园生活。辅导员应重点关注这几类学生,引导他们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提高信心,引导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学习中去。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预防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如抑郁症引起的自杀,精神病引起的伤害事件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形势越来越严峻,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这些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谈话和心理辅导就能解决的。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心理知识的学习,加强警惕,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554.html下一篇: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