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实现传统项目的优化升级,真正建构新型发展型生态,为后续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建议,实现领域内新型管理结构的多样化发展。我国高校是培养人才和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历来较为重视党建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党组织建设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工作方法。
一、 “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思考方式产生了影响。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融合“互联网+”是为了顺应新时代高校管理的趋势。
第一,“互联网+党建”是新型工作模式,也是党建宣传工作的教育网络平台,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载体。在网络环境中,移动需求被激活,也塑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形态,尤其是思维较为敏锐的大学生,借助互联网会获得丰富的信息,对于理想信念以及思维模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互联网+党建”工作需要占据网络高地,积极拓展新型的宣传模式,宣扬我党主流价值观,并且有效抵制不良以及负面消息,确保高校师生能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常规化“互联网+党建”工作体系,对于高校工作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互联网+党建”是优化高校党建工作科学性以及时代性的需求。在??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真正践行科学化管理措施。高校党建工作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树立创新精神以及开放性思维,真正实现继承和借鉴新理念,从实际出发,推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级。
第三,“互联网+党建”工作是继承和发扬党良好传统作风的必然选择。新时期,互联网作为链接师生与高校党政部门之间的纽带,能及时了解和发布党最新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同时高校师生也能充分表达自身的意愿,形成了党务公开的管理模式。这些交流和互动模式正是继承党优良传统的有效路径。
二、 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党建宣传教育有待提高
高校党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发挥党的引导作用,也是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以及政策,并对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宣传机制和方式较为单一化,使得其实际管理效果和教育机制并不能完全发挥优势,党建工作平台以及管控层级结构的搭建工作也更加被动。
(二) 党建组织程序有待优化
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发展程序虽已优化,但是,由于一部分工作较为繁琐,师生的入党动机存在不明确性,组织发展考察也往往集中在师生成绩以及平时表现,对其动机把握存在问题。
(三) 党建流动管理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党建工作中最大的掣肘问题就是党员管理方面,缺乏流动性管理,使得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形成了一种去向不明确的问题,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跟进,整体服务工作也不能有效落实,就会导致整体活动的开展效果以及管控措施受到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组织活动无法有效参加以及思想汇报无处递交的尴尬局面。也就是说,传统的单一化管理工作并不能完全满足管理体系的实际价值,而沟通联系不佳等弊端逐渐突显出来。
(四) 党建落地工作有待增强
通常而言,高校党建工作往往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只是一味宣传理论教育机制和管控措施,缺乏践性,在实践工作指导方面还有待增强,因此,就使得一部分党建工作并不能有效落实。高校学生若是无法真正感受到党建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实际价值,就会导致管理工作以及沟通效果大打折扣。[1]
三、 “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化措施
在“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党建管理人员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多元化管理机制,优化融合互联网的特征,建构更加丰富的平台和载体,提高“互联网+党建”的实效性,也为工作体系的优化和管控系统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一) 优化“互联网+党建”的宣传教育力度
在高校“互联网+党建”机制建立后,要充分发挥其党员引领作用,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对师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新型网络环境以及师生关系中,要结合“互联网+党建”的优势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征,更好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确保其能自然地传递到党员日常生活学习中,将党建工作转变为常态化工作模型,实现党建体系的全面升级。例如,高校在落实“互联网+党建”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建立党员电子档案,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基础上,确保审核修改以及综合性评定效率的全面升级。在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后,建立党员电子档案,设置党员发展网上操作管理机制,提高组织发展的规范性以及有序性,为科学化管理效果的全面升级提供保障,也能对党员干部定期培训、奖惩以及考核的具体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有利于监督机制的落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宣传教育效果。
(二) 优化“互联网+党建”组织发展的程序性
在常规化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后,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确保师生提交组织发展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借助互联网对具体工作进行整合以及管控,不仅仅能对师生情况进行综合性评定,也能进一步了解师生入党的动机,从而实现组织发展的公平性、公开性以及公正性。在“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多元化交流沟通平台,借助互通互联提高组织发展的程序性和完整性,也为后续工作提供保障。为了进一步顺应高校“互联网+党建”的发展趋势,将组织发展结构的优化管控作为常态化管理单元,响应我党号召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效果的全面优化。[2]
(三) 优化“互联网+党建”流动党员的管理效果
高校开展“互联网+党建”过程中,可以创建流动党员支部,针对流动党员疏忽教育和管理工作更多的管控,升级管理机制的实效性和完整性,也为后续开展大规模思想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流动党员支部中,能确保流动党员更加及时的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推送党的资讯以及校园信息,确保高校党员师生能更加系统化的接收和内化党的理论,以实践活动推动组织效果和管理结构的全面优化。[3]
(四) 优化“互联网+党建”工作形象
在新形势下,为了有效提高“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完整性和实效性,要在研究新情况的同时,总结新经验,确保党建工作科学性以及完整性得以全面落实,进一步升级创新精神和开放思维,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多元化分析和集中整合,建立健全更加完整的管控机制,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支撑,也为创新管理和党建体系升级奠定坚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党建”工作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更加适合高校发展的“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保证工作体系的完整程度,也要采取切实举措,实现常态化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落实“互联网+党建”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党建工作从传统领域向新领域延伸的重要路径,为了增强其工作效果和工作水平,要积极创建系统化整合机制,保证“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及时性以及广泛性,区分内网和外网,将开放性和保密性融合在一起,为高校“互联网+党建”的可持续进步奠定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616.html